大河网讯 8月25日早上5点,王利峰和合作社成员梁建伟、王二听从家出发到南阳邓州市考察学习洋葱项目,顺利签约600亩。前后驾车近9小时,下午5点回到家,熄火后来不及休息片刻,他就应邀到附近刘七村帮助村民王现龙等村民查看玉米南方锈病情况。

“今年两场台风影响大,玉米南方锈病已部分发生,我们经验不行,让利峰看看,早发现早治疗呗。这几年跟着利峰可没少学到真经,也都实实在在地赚了一把。”王现龙高兴地说。

王利峰现年50岁,郏县薛店镇狮子口村村民,也是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河南省种粮大户。近年来,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玉米、大豆等作物高效种植新模式,依靠科技种田,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相关资料图)

返乡创业实现“订单梦”

“从小卖蒸馍,啥活都干过。”谈及创业经历,王利峰笑呵呵地说道。

2000年,27岁的他和妻子一起怀揣多年的积蓄,到郑州从事针织品批发 2002年,他投奔亲戚到苏州创业:开过小超市、承接道路施工项目,勤奋能干的他很快站稳了脚跟。

孩子尚小、父母已老,每次离乡,家人都依依不舍。2008年,他决定返乡创业。彼时生猪市场红火,他毫不犹豫投入100多万元,没想到连年下跌,他赔了个精光。

备受打击,他自我安慰道:老老实实种地吧。缺乏技术、没有方向,正当他迷茫之际,平顶山市、郏县相继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参加。种植养殖技术收获多多,现场观摩让他视野大开,专家讲座真知灼见……他的创业激情再次被激发。

更新了观念,抓住了机遇,他在2015年流转土地300余亩,注册成立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100亩。由于是订单种植,小麦单价高出市场价,他当年获利10多万元。

政策利好带来“发展梦”

“王利峰种地能走上致富路,除了踏实肯干善钻研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赶上了好时候。”薛店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中央一号文连年为乡村振兴、种植大户、土地流转等施放利好政策。

“你们看,这台自走式喷灌机、无人机都是县里免费配的,价值五六万元呢。每年小麦‘一喷三防’还有免费农药,一个季节可节省三四千元。”王利峰说,除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也不小,近几年,他相继购买了两台大型拖拉机,还有旋耕耙、播种机。

在王利峰的种植基地,笔者打开无人机,只见沃野织锦,阡陌纵横,玉米、大豆、辣椒等成方连片,像张张绿色绒毯铺在大地上。

“你看,这里是机井,深度百十米,不足100米就一眼,旁边有地埋线,现在灌溉很便利。土地经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后,有坡度,地头有泄洪沟,涝时排水也方便。”指着手机屏幕,王利峰开心地说,“县领导前几天来调研,还说明年计划再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再埋些地埋管,到时候可以大面积推广滴灌,更节水高效。”

农业增收,深加工是关键。2018年,王利峰购进了8盘石磨,从事石磨面粉加工。由于石磨转速低,低温加工较好保留了麦香,面香浓郁,营养高又口感筋道,在北京、上海、郑州和合肥等地供不应求,年实现利润100余万元。

示范带动闯出“兴农梦”

“王哥,明天去新乡看看吧,听说有个玉米种子不错。”傍晚7点,王利峰接到了郏县安良镇种粮大户任延旭的电话。

“相见恨晚啊,现在我也加入润田合作社了,种子、化肥、技术、销售全一样,成本低、收成高,抗风险能力大大提升,很感谢理事长的厚爱。”谈起加入合作社的变化,电话那端的任延旭滔滔不绝。

现在致富后的他,把示范带动、服务群众作为座右铭。王利峰利用基地开展试验示范,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组织合作社成员和农户开展学习,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应用到农业产业上。

目前,王利峰引进的小麦新品种已推广1.6万余亩;引进的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不仅提高产量,每亩还节本增效200元以上。同时,他还组织开展免费技术培训,通过田间课堂手把手、面对面地给广大社员传授新技术、展示新品种,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当天,和王利峰一起考察洋葱项目的王二听,是附近赵寨南村种地大户。“之前也是单打独斗,没想到去学习新技术,忙忙碌碌一年,出去成本一亩地挣不了400元,后来加入合作社,购买种子、化肥、农药都是出厂价,比经销商买的都便宜,这样种地怎么能不赚钱呢。”王二听说。

如今,郏县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覆盖全县5个乡镇,还有附近汝州市、宝丰县,涉及土地近2万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央一号文件又再次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这让我种地更有信心,相信种地一样大有可为。”看着绿油油的大豆,王利峰满怀信心地说。(蔡长伟 张鸿雨 朱丙强/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