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育飞发现,血氧仪在海外的市场变动曲线和新冠疫情有着明显的关联,“诸如德尔塔等毒株变异带来的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复杂,直接导致血氧指标检测的需求增加”,他表示,目前,他们的海外订单“在持续增长”。
作为红日药业北京超思电子技术市场中心总监,谢育飞14年前初入行时,是一位从零起步的“闯入者”——跟绝大多数不谙医道的普通人一样,对“血氧”毫无概念。如今,红日超思的理想却是,“让血氧像血压那样广为人知”,不光为了卖产品,更为了“健康中国”。
什么是血氧?顾名思义,就是血液当中氧的含量,医学上叫“血氧饱和度”。“它用一个比值来表达,临床上一般在70-100之间,这是目前大多数血氧仪的测量范围”。
“氧气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谢育飞介绍,血氧值,是五大生命体征参数之一。呼吸、体温、脉搏、血压、血氧,医学上称为五大体征,“血氧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直接表征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正常人血氧在95以上,95以下属于非正常,“说明血里面缺氧”。缺氧会导致器官病变,比如脑缺氧3分钟,会发生不可逆坏死。血氧仪的作用,“就是通过血氧饱和度来看是不是缺氧”。
如此重要的生命体征,在国内几乎不为人知,常规体检、门诊检查,通常都没有这一项。医学都讲“四大生命体征”;讲到“五大”,才加上血氧。
谢育飞举例说:老年群体常见的慢阻肺,在国内有近1亿病患人群,“他的肺功能不同程度衰减了,氧气的交换能力偏弱了”,这时就需要一台血氧仪测一下,有没有低到94以下、甚至更低;如果更低,就必须吸氧,别无他法。此外,在高原旅行中常见的高原反应,也是由血氧低引起的;如果有血氧仪实时监测,及时进行医疗处置,可以极大降低高反风险。血氧仪最常见的使用场景,则是应对感冒、流感甚至是新冠,对于儿童、老人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此类流行性呼吸道疾病,最容易导致肺炎进而造成“缺氧”。
血氧仪的监控在关键时刻可以救命,但现实是,“很少人意识到这一点”。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辰院士呼吁了很多年,要重视慢阻肺疾病预防,要测量血氧。“收效甚微”。
在国内,血氧指标几乎被普通人漠视,医疗机构也不够重视,住院才查。为什么?谢育飞分析,还是要归因于健康意识,“血压计、血糖仪不也是近些年才慢慢普及的嘛”,匮乏年代,混饱肚子是第一位的,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这些健康指标。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知识程度提高,“对血氧的认知度提高是一定的”。此次新冠疫情,对于血氧知识的普及,也有一种“始料不及的帮助”。
那么,测量血氧饱和度,靠什么?谢育飞解释,从原理上,任何物体对光都有一个吸收率,“人体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也一样”,通过测量血红蛋白对红外光和红光的反应,可以计算出血氧值。以超思血氧仪为例,夹住手指,在一面用纯净度很高的两束光(660纳米的红外光、905纳米的红光)透过皮肤,就可以在另一面的感应器上接收到相应数据;两束光交替发射,瞬间进行多次数据收集,“我们再用算法拟合出Α曲线,对应出血氧饱和度的数值”。用这种方式测量,血氧数据临床上准确度在±2。
如脑外科,经常要求更高精度的血氧值。但他强调,血氧仪提高测量精度到±1,对其传感器、算法以及结构,都有巨大的技术、成本挑战。“海外有一家有±1精度的血氧仪,成本极大提高”;因其应用领域很窄,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是目前无创血氧监测的一个极限,也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之一”。
“还有一种有创的”,即抽血化验。谢育飞举例说,住院时候,抽三、五管血,其中就有一管是专门做血氧的。“这是最准的”,住院必查,“说明医生还是需要掌握病人的血氧状况”。
医生从血氧饱和度能判断出什么呢?实际上,“从单一的血氧值很难判断出某种疾病”,谢育飞指出,抽烟、紧张、病变都会影响血氧值,“它跟疾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血氧是发现早期低氧血症的重要指标,尽管血氧低于95身体就会处于“缺氧”状态,但多数人并没有太大感觉,甚至行动正常;而一旦低于临界值,身体会立刻出现症状,“这正是血氧检测的最必要之处”。
除了慢阻肺和心脑血管疾病是与血氧指标直接挂钩,血氧值与疾病并非一一对应。“这一点,它不像血压、血糖”,一测血压就知道是不是得了高血压,一测血糖就知道要不要防范糖尿病。谢育飞强调,“这也正是血氧指标不太受重视的一大原因”,它“显得不那么实用,却又极其重要”。(科技日报记者 瞿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