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其清脆温润的釉面效果、独特的艺术风格,汝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排名顺序为河南汝窑和钧窑、河北定窑、江苏官窑、浙江哥窑。那么,你真的了解汝瓷吗?它为何崛起于宋代?


(资料图)

图为河南博物院内的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瓷瓶 视觉中国供图

“汝窑为魁”的由来

汝瓷,最早烧制于唐代,早期为民窑,后期转为官窑,因在宋朝时期的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烧制而得名。

汝瓷烧制有一段佳话,据南宋叶寘《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相传北宋时期,皇帝把玩御用白瓷,觉得白瓷虽巧夺天工,但气韵稍欠,且芒口不堪其用,随即令大臣设立官瓷,烧制青瓷。大臣奉旨在各地寻找合适窑口,最后在汝州清凉寺发现汝窑生产的精美青瓷器,便将其带回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呈献皇帝。皇帝拿起青瓷器仔细把玩,因其釉色清雅高洁,爱不释手,遂即下令汝窑烧制御用青瓷。至此,汝窑瓷器就成为皇家贡瓷,并在烧制中不断创新,直至成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无独有偶,清代梁同书《古窑器考》也印证了上述文献记载:“汝窑,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屑玛瑙为釉,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时唐即耀诸州悉有窑,而以汝为冠。”汝瓷的魅力,正是来源于其精妙绝伦的釉色,而凭借其釉色获得后世们的认可和喜爱。

一片汝瓷值“万贯”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可见汝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汝瓷备受皇家青睐的原因离不开其青翠欲滴、充满自然之风的独特釉色,具有独特艺术美学的釉面开片及充满比例之美的器物造型。

北宋时期汝瓷的器型主要以盘、碗、瓶、洗、尊、盏托等为主,造型千姿百态,各有魅力。在简洁流畅中追求细微变化,以给人丰富的视觉享受。此外,汝窑器皿以重釉不重胎而著名,主要以天青色系为主要釉色。在釉料配制方面,由于釉料含铁量及窑炉烧制温度及还原气氛的不同,后期烧制逐渐形成天蓝、粉青、卵青、月白、豆青、蟹青、虹豆青和葱翠青等多种釉色。汝窑转为官窑后,器皿多以玛瑙入釉,且施釉工艺讲究、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光亮匀净、釉色纯正润泽。宋人周辉《清波杂志》:“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可见,汝窑创新之处在于釉料里加入玛瑙末。经考古发现,汝州地区确有玛瑙出产,这为汝瓷釉面的璀璨夺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汝瓷除了器物造型及釉色,釉面密集开片也是其独特价值体现。汝瓷开片纹理有冰裂纹、蟹爪纹、鱼子纹、蝉翼纹等种类。清代学者蓝蒲编撰的《景德镇陶录》《格古要论》均有评价:“土细润如铜,体有厚薄,色近雨过天青,汁水莹厚若堆脂,有铜骨无纹、铜骨鱼子纹二种。”“汁中棕眼隐若蟹爪者为佳。”釉面开片细密且多变,裂纹多为短线纹、无纹线较长的大裂纹,裂纹纹理相较于南宋官窑、哥窑则更加细腻,表面开片比宋代其他窑口更多、更雅致。

巧妙诠释宋代文化

“重文抑武,以文为尚”,这是宋代政治、思想、文化、审美的外化,汝窑却以追求淡泊、素雅、质朴的艺术特点来诠释。

汝瓷天青釉瓷器素有“天青色、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之美誉,釉色天青、釉面素净无纹且多有开片,没有任何纹样,具有平淡、简约、自然的艺术风格,汝瓷就是凭借素雅的釉色出类拔萃。汝瓷纯净的釉色、简洁的形态、不尚奢华的设计理念,反映了宋代文士淡泊名利、沉稳理性、守节入理的崇高品德,是宋代理学思想精髓的外化和物化。

汝瓷器型美而优雅,造型比例掌握得充分恰当,使人感到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匍匐于桌案都不会感到过分的突兀;工艺尽管可以是巧夺天工,但也绝不向外人炫耀,致使技巧外露,进而不会使人感到惊奇错愕,平中寓奇把持有度,给人一种浓淡适宜的和谐感,令人流连忘返。

汝瓷便从形而下的器物升华为一种时代精神,一种为人崇尚的自然之美。它表现了生命中最为率真淳朴的状态,在理性的真知和感性的至美天平中形成了一个平稳状态。当然,理性真知是参透简洁精确、解构复杂世界的实践方法,感性至知是发现世界之美的行为准则,要参透这个世界必须结合两种方法,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和品味,这便是汝瓷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作者系河南省中原古陶瓷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工学博士)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