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举行的毕加索画作沉浸式艺术展 视觉中国供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月8日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逝世50周年的纪念日。他被誉为天才艺术家,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也是作品极其昂贵的画家之一。

童年成为一生的创作源泉

毕加索在充满母爱的大家庭里长大,女性的细腻、美丽的手工艺品,都让他深深着迷。长大之后一直延续到60多岁,毕加索的静物版画和素描里都在反复使用刺绣般的涡旋纹、叶状纹图案,这些都可以从他姨妈制作的帽子装饰物中找到根源。7岁时,毕加索经常借姑姑的剪刀来制作剪纸,剪出动物、花卉、奇异的花环、成群的人物。开始是自娱自乐,后来,他为表妹们剪小狗小鸡,还把姑姑家公鸡的一条腿拴住,当他的模特。童年的这些游戏让毕加索获益匪浅,最具有创造性的应用是1912年用于立体主义的纸贴画和纸雕塑。20世纪50年代,他还剪过公牛,并放大制作成金属的艺术品。

毕加索的父亲是一个艺术老师,但成就不高、薪水微薄。父亲痴迷于斗牛,当儿子刚刚学会走路时,就被带到斗牛场。毕加索很小时就开始画斗牛士的素描,对斗牛的热爱持续了80年。他的朋友曾说:“斗牛士是他的同类,斗牛场就是他的家。”

毕加索的母亲曾回忆说,毕加索发出的第一个声音就是儿语铅笔的发音。如果给他一支铅笔,他就能画一个螺旋,代表一种蜗牛形状的炸果饼。毕加索自己也记得,当别的小孩在树荫下玩耍时,他喜欢在土上画画。在跟表兄妹一起玩的时候,他就会问,你们想要我画什么呀?一个表妹让他画一头驴子,他会从脊柱开始画;另一个表妹会让他再画一幅,但这一次他却从耳朵开始画。就这样不停地画,直到筋疲力尽。他可以从任何一个起点开始工作,但是结束时却能表现出连贯统一的形状。

用勤奋来训练大脑和双手

毕加索10岁时,被认为是一个坏学生。因为他不怎么喜欢上课,而且还会搞一些恶作剧,因此有时候会被老师关到一间单独的小屋子里。他带着一个速写本坐在板凳上,不停地画画,他说“我能永远待在那里一直画下去”。

11岁时,毕加索被艺术学校录取,很多学生不喜欢临摹石膏模型,也不喜欢机械的绘画训练,但他却从不厌倦。成年后,他曾自豪地让朋友们看他十一二岁时的画作,那些明暗对比都显示出了高度的精确性。毕加索自夸说:“十二岁时,我就已经画得如同拉斐尔了。”但从留存下来的早期画作看,毕加索并非一开始就画得很好,而是有一个大量的、高度专注的绘画训练过程。他能在素描训练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毕加索精湛的水平不仅有赖于他的才华,更有赖于他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正如他所言:“你不可能掌握一种艺术而不付出艰苦的工作,要通过勤奋来训练手法和大脑的双重机敏。”

创新来自突破窠臼

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艺术的创新来自勇于突破窠臼。毕加索从来不会年复一年锁定在一种风格、一种视野、一种技巧上,他的风格从不固定,而是不断转变。

毕加索16岁时在马德里学习,白天进行8个小时临摹和研究,晚上又花3个小时进行人体写生。假期时去郊区画画,空气和光的变化给予了他新的灵感、新的艺术视角,跟博物馆里的感受完全不同。他和朋友还在大街上、咖啡馆、音乐会、剧场、斗牛场等地方画画,描绘更复杂的场景。有一次在街头画示威游行,铅笔还被示威者折断了。

毕加索曾语出惊人地说:“在艺术上,一个人必须杀死他的父亲。”意思是说,要摆脱长辈和权威的限制。17岁时,他得了一场猩红热,痊愈之后,他画了一张自画像——自信、强壮有力、长出了八字胡。无论是在艺术还是身体上,他都有一种新生的感觉。他不再使用来自父亲家族的名字“鲁伊斯”,而是开始使用“毕加索”来签名。这种挑战式的行为,象征着他决心创造出全新的道路。

(作者系科普作家、金牌阅读推广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