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味,肥不腻口、瘦不塞牙,这美味确实让人难舍。

但是!

“吃腊肉会得癌症”——这句话让大家口中的腊味变得没了滋味。

腊肉真的致癌吗?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致癌清单中,中式咸鱼、腊肉等均在一类致癌物之列。

那么,腊味中致癌物的来源是什么?

01

致癌物一:亚硝胺

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容易引起食管癌、胃癌等。

它是由腌肉中的亚硝酸盐与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类相互反应而成,胃中的酸性环境会促进这种反应的发生。

02

致癌物二:苯并芘

苯并芘也是强烈的致癌物质。

它产生于腊肉的熏烤过程之中,由于肉类在熏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油脂因为高温熏烤而滴下情况。

当这些油脂滴落在炭火上时,会产生大量浓烟,这些浓烟中就有可能含有苯并芘。

当我们熟悉了腊肉中的致癌因素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危害!

腊味的“解毒”方法

01

久腌:避开亚硝酸盐

一般来说,腌制20天之后的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已经明显下降,一个月后是安全的。

此外,添加鲜蒜、鲜姜、鲜辣椒、维生素C等均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02

水煮:除亚硝酸盐

咸鱼、腊肉盐分较高,食用之前先进行清洗,可去除浮尘、其他有害微生物。

浸泡一会儿,帮助稀释亚硝酸盐。再用水煮一遍,让一部分盐、脂肪、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溶于水中。

03

小火慢熏:防烟尘

在制作腊肉时精选优质木材,慢火慢熏,将温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能有效抑制苯并芘等毒害物质的产生。

04

搭配果蔬:降低致癌物危害

维生素C可以有效阻断亚硝胺的形成。在吃了腌制品后,大家可以适当吃些猕猴桃、樱桃、草莓等富含维C的食物帮助降低危害。

腊味的这些“缺点”要注意

腊味食物虽然有致癌风险,但并不是吃了就会患癌。

无论是致癌还是致病,一切离开剂量谈致病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

一个正常人吃点腊肉于身体并无大碍,即便偶尔多吃几口,也不见得就会得病。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次的食用量不超过150克,一周内食用不超过3次,都是合理的范围。

其实,比起腊味食物的致癌风险,它们高盐、高脂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注意。

尤其是以下四类人群,最好少吃:

01

心血管疾病患者  

高盐食品会导致血压的升高、心律不齐以及血脂升高而加重病情,故高血压、高血脂及心律失常的患者要少吃。

02

肾病患者

体内的盐主要经尿液排出体外,要排出体内盐分需要多喝水,这无形中会加重肾脏负担。患肾炎、肾功能不全的人食用高盐食品会导致病情加剧。

03

痛风患者  

腌制食品多为油脂含量高的肉类制作,其代谢会产生大量尿酸,加重痛风患者病情。

04

甲亢患者  

我国食盐普遍为含碘盐,而甲亢患者应减少碘的摄入。

腊肉的保存:

腊肉在常温下保存,可至农历三月。

此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腊肉虽然肉质不变,但味道会变得刺喉。

所以,农历三月以后,大家可将腊肉洗净,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

总体来说,低温、干燥的环境适合腊味的保存。

腊肉的保存期一般为3~6个月,如果超过6个月,质量就很难保证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