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正对屏幕,保持人脸在取景框内……”

“您好,我们看到您信用良好,现在我们银行推出了非常优惠的……”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电话你一定不陌生。你是不是想知道:我的信息到底谁做主?它们怎样才能安全点?

别急,今天发布的这份白皮书可能有“药方”。

今天(11月18日),第七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上首次发布了《APP个人信息保护治理白皮书》,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检测平台等方面,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和操作。

1.APP个人信息保护治理取得两大成绩

白皮书显示,在APP个人信息保护治理方面,目前取得了两项突出成绩:已基本形成APP个人信息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已建成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这些从个人信息保护治理的操作层面进行了细化落地。

APP个人信息保护标准框架

APP个人信息保护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是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对个人信息和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分类、分级,团体标准则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引。

普通用户可以对照这套标准判断自己的个人信息是否被违规违法收集及使用,APP开发运营者可以对照标准设计开发符合要求的APP产品,相关测评和监管机构也可以依据标准开展评估。

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管理系统已经于2020年7月正式上线试运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副主任刘陶介绍,该平台可以实现对APP监测和检测的全覆盖。目前,平台日均检测量已达8000款,今年已完成192万款APP的技术检测,用户常见常用的APP已经可以实现全覆盖。

2.保护个人信息的三重意义:个人、产业、国际合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主任工程师何波表示,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不仅是在保护个人,也有利于降低各类市场主体的合规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从国际社会来看,高水平个人信息保护的国家和地区,相对比较容易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中取得信任,在数据跨境流动等关键议题上达成国际合作。

3.网友问—专家答:使用APP可以拒绝刷脸吗?可以!

不少网友想知道:现在不少APP特别是金融类APP登录时都需要刷脸,我可以拒绝吗?

对此,何波明确表示“可以!”11月1号开始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人脸信息”归为敏感信息,用户有拒绝的权利。同时,APP提供者须保证,用户拒绝后不能影响该APP的基本功能的使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