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每年3月5日是学雷锋日,雷锋,是一个只活了22个春秋的年轻人,但是,他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做好事!那么,助人为乐这种美好品德对孩子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助人是人类的天性

人们天生喜欢乐于助人的人。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六个月大的婴儿就能“明辨是非”。在一项测试中,科学家用玩偶对六个月到一岁的婴儿表演“爬山”的短剧——一个玩偶帮助别的角色爬山,而另一个玩偶则把爬上山的角色推下去。所有小婴儿都明显靠近“乐于助人”的玩偶,远离“捣蛋”的玩偶。其他类似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帮别的角色开箱子、传球的玩偶都比“捣蛋”的玩偶更受小婴儿们欢迎。

今天,我们打开手机、电视、电脑,经常看到一些让人感动的新闻,人性的光亮无处不在。2月22日晚,湖南永州暴雪,高三女生邹婉婷放学回家路上遇到一棵倒在路上的大树。为疏导交通,邹婉婷连拖带拽,一点一点地搬挪大树,有不少路人也陆续加入搬树的行列。女孩搬树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引众人点赞。28日,女孩获得正能量奖金5000元。

助人是人类的生存哲学

从进化心理学来讲,我们的大脑天生是利他主义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帮助首先是亲人之间的帮助,因为我们跟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共享很多的基因,帮助亲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哪怕个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但促进了其他亲人的基因更好地传播,对基因来讲这就是合算的。因此,自然选择会青睐有互助基因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遇到的很多人跟我们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互助的社会规范可以帮助我们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回报。即使没有回报,助人这一行为本身也能给人带来快乐,让我们身体更健康、情商更高、社交能力更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助人为乐,实际上是人类集体智慧挑选的一套强大的生存哲学。

助人是共赢的优势

助人为乐并不是一种道德的说教,科学研究证明了善意的人更受欢迎、更有创造力、更成功快乐、更充实更有趣,也更能够面对生活的变化无常。

神经学研究显示,对他人的痛苦和快乐感同身受是大脑固有的能力,送出礼物和收到礼物同样使人快乐。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邓恩教授,曾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孩子中调查,什么是他们最开心的事情?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和朋友分享玩具。把玩具分享给别人,看起来拥有的物质变少了,但实际上增加了幸福感,而且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让人们从别人分享的资源中获益。

帮助他人,要付出时间、心力、情感,甚至金钱,但是并不等于是完全牺牲自己,甚至有时候帮助他人,获得更大收获的是助人者。比如说在学习中,老师常常会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吃力的学生组成学习对子。目光短浅的家长可能认为会耽误自己孩子的时间,事实证明,凡是能够当小老师的学生,成绩都更为优异。因为帮助他人的时候是再次学习和梳理的过程,学会了归纳、总结,寻找重点和难点等,比仅仅自己做题理解得更为深刻。当“小老师”也会产生成就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礼记·学记》早就说过:“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助人与自助也是一体两面,帮别人也是帮自己。

现代社会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跟他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一个孩子来说,能够慷慨与他人分享,善于与人协作是重要的品格,也是奠定他未来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