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冬季节,就感觉呼吸困难,甚至开始出现反复咳嗽、咳痰等。专家提醒,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警惕慢阻肺。


(资料图)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简称,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规范治疗,慢阻肺可最终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长期隐匿,从发病到出现症状要经过5—10年

慢阻肺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发于秋冬季和老年群体。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或)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加剧,慢阻肺防治变得更加严峻。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估计,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总患病人数近1亿。

很多人容易忽略慢阻肺的发生,这与慢阻肺早期症状较为隐匿且不具有特异性有关。据悉,慢阻肺从发病到形成、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要经过5—10年,这期间病情一直处于“不动声色”的隐匿阶段,但过了这个阶段,慢阻肺就会露出狰狞的面孔。

慢阻肺具有“四高”的特点,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而且慢阻肺患病周期长、反复发生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

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马霞表示,如果慢阻肺患者没有及时发现且未接受系统正规的治疗,病情很容易进行性发展。当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活动耐力下降的时候,患者的肺功能往往会出现中重度受损,晚期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会不断加重,严重的会出现呼吸衰竭,进而引发一系列心、肺疾病,不仅治疗上更加困难,而且患者还要面对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吸烟并非导致慢阻肺的唯一因素

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吸烟能诱发慢阻肺已被证实。统计数据显示,慢阻肺死亡的患者中85%—90%的人有吸烟史。中日友好医院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呼吸中心副主任肖丹强调,戒烟是吸烟导致的慢阻肺患者要采取的关键措施和干预手段。

但近年来,一些吸烟以外的危险因素也被证明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哮喘控制不良、环境二手烟、传染病等。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陈燕表示,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通过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引发多种临床表现。

今年9月,《柳叶刀》刊发的文章《消除慢阻肺之路》提出了慢阻肺的新分类。新类型包括基因相关型,早年生命事件相关型如早产、儿童哮喘,感染相关型,吸烟或电子烟相关型,以及环境暴露相关型。

陈燕等人撰文分析称,强调疾病分型将更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对高风险个体展开筛查,并提高大家对非吸烟风险的认识。目前,已有研究关注遗传因素对慢阻肺的影响。

提高知晓率,加强早筛和预防

在临床上,慢阻肺的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精神疾病如焦虑和抑郁,以及糖尿病等都很常见,极大地增加了慢阻肺患者的负担和死亡率。

为了推动我国慢阻肺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要大幅提高居民的慢阻肺知晓率,加强慢阻肺的早期筛查,注意预防急性加重,提高基层对慢阻肺的防控能力。

专家表示,对于40岁及以上人群,有长期吸烟、职业粉尘或化学物质暴露等危险因素接触者,出现活动后气短或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建议每年进行1次肺功能检测,确认是否已患慢阻肺。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要加强职业防护,避免与有毒、有害气体及化学物质接触,减少生物燃料如木材、动物粪便、农作物残梗、煤炭等燃烧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避免大量油烟刺激,空气污染严重天气减少外出或做好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此外,生活方式干预也不容忽视。慢阻肺患者应注重膳食营养,多吃蔬菜、水果,进行适当强度的体力活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