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陈卫:
以科学为基础持续开展益生菌科普教育
□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益生菌行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代表,始终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从起步到成长,再到蜕变,经过二十余年健康发展的益生菌行业已具产业规模。”长期从事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十分关注我国益生菌产业标准法规建设的情况,并在今年两会建议相关部门要明确益生菌相关产品分类,建立《益生菌》国家标准,强化益生菌功效性与产业化技术瓶颈研究,实现我国益生菌产业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陈卫表示,以食品为载体,应用益生菌等具有健康特征的功能原料,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健康需求,已成为食品工业创新发展的“增速引擎”,但在益生菌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益生菌概念使用不当、功效作用难以科学界定、产品标识不规范等问题。当前我国发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已有38个菌种,但如何界定某菌株是否为益生菌尚缺乏相关的标准和规定。目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了《益生菌的科学共识》(2020版)、《食品用益生菌通则》团体标准,为我国益生菌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益生菌功效的探索和评价是一个长期、严谨、科学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陈卫认为,强化益生菌功效性与产业化技术瓶颈研究,夯实益生菌产业发展的科学根基,需要科技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我国益生菌科技更深入的研究水平,引导行业重视益生菌功效性与菌株量效关系确证,突破益生菌产业化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研究,让更多具有健康作用的产品服务于消费者健康,实现我国益生菌产业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对于当下益生菌相关标准缺乏,致使益生菌行业的发展存在潜在隐患和风险的现状,陈卫建议,要明确益生菌相关产品分类,建立《益生菌》国家标准,更好地指导企业开展相关生产,同时为产品的监管提供依据。相关部门可以以我国益生菌相关科学共识为基础,同时借鉴国际标准法规及权威指南的重要科学结论,制定益生菌菌株系统性的评价要求以及在食品中的科学应用指导的国家标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优化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的审评审批工作,加快推动益生菌类原料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从“益生菌包治百病”到“益生菌无用”,一些宣传中对益生菌功能的不科学认识,在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的同时也在阻碍益生菌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此,陈卫建议,要以科学共识为基础,持续开展广泛的益生菌科普教育。益生菌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是近年来国际科技界的研究热点。相关部门将益生菌科学知识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总结出来再以科普形式传递给消费者,是开展益生菌科普工作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