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去年10月份上映的电影《沙丘》讲述了在一颗名叫厄拉科斯的沙丘星球上除了一望无尽的沙漠,还盛产一种全宇宙都为之疯狂的香料资源,吸食后可以让人延年益寿,并能具备一定的“超能力”。在这个布满风沙的星球,每天天刚亮气温就已升至30多摄氏度,并且会在短时间内上升至70摄氏度。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别说吸食香料,仅仅想要生存下去都非常困难,一定要穿上特制的防护服,不然将会因为身体水分蒸发而死亡。
《沙丘》虽然描绘的是未来可能出现的状况,但其中展示的沙漠场景让人看后并不陌生。“黄沙漫漫通天际,流沙如泄无尽头”。在我们固有印象中,沙漠往往代表干涸、匮乏、贫瘠等不利的自然环境。但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沙漠是宝贵的生态资产,有着极其独特的功能。虽然因为水资源缺乏、植被稀疏、土地裸露、植物种类单调等特点,沙漠生态系统相当脆弱且各个要素生产量低下,但是并非生命的荒漠,相反却蕴藏着大量珍稀、特有物种和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然而,这里所说的荒漠化和天然沙漠是两回事。荒漠化也称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或非自然现象。
在当今人类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截至2019年的数据显示,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陆地面积1/4,影响11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420多亿美元。尽管各国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疯狂扩张。对于受威胁的人类来说,荒漠化意味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正在迅速消失。
荒漠化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沙漠地区因为矿业和旅游业发达,人口飞速发展,大量增长的人口对自然环境造成压力;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的需求增多,当树木被砍伐,土壤不再被固化,更容易受到侵蚀伤害;人口增长带来大量土地被耕种,随之畜牧业逐渐发展,养殖造成过度放牧,土壤暴露在外易受侵蚀;全球气候变暖,沙漠区域不仅变得更热,还变得更干燥。
目前沙漠的降雨量与50年前相比要少得多。对于沙漠需要保护,而对于沙漠化必须治理。中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沙地沙漠的生态修复治理。而治理沙漠化的首要条件就是要保护好沙漠原有形态,顺应自然与之和谐共处。经过科学治理,“十三五”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昔日的“沙进人退”变成了如今的“绿进沙退”。
《沙丘》中展现的如同末日般的景象,警醒着人们:人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文明发展,是一种自掘坟墓的短视行为,提高环保意识,履行环保承诺是每个人的使命。
谁也不希望《沙丘》真的成为未来世界的环境预言,正如《沙丘》小说作者弗兰克·赫伯特表示,希望这本小说可以成为一本“环境意识手册”,引发对生态变化的思考,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共识。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馆展览设计中心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