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12月1日,第二届水文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希腊、法国、克罗地亚等国内外的水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围绕“古代文明中的水与环境:传统、技术与文化”这一主题,聚焦古代水利技术、古代水文明与水遗产、各国各地区水文化建设,以及水利法规的历史发展等内容,交流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水文化研究与传承。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治水史。”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戈介绍说,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运河文化等,见证了中华文化的起源、兴盛、交融、积累、传承,包含了很多对水与环境关系、水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实践。今年,水利部印发了《“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以保护、传承、弘扬、利用为主线,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全面融入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他期待相关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和大学等分享对水文化的认知和实践,以史为鉴,以邻为鉴,为人类共建美好地球家园、共谋人类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中国水科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彭静称,水文化是因水而成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两千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就是中国水文化养成的一种非常浓缩的、高境界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传承、创新水文化是中国水科院的重要使命。中国水科院长期致力于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文化研究、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等,为全球水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她表示,水文化是世界文明进步的共同财富,希望本次研讨会能够进一步搭建国际水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水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繁荣全人类丰富多样的灿烂水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夏泽翰称,水对人类文明的延续至关重要,历史上的文明古国无一不因水而生、依水繁荣。水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基础,必须充分认识水文化,将水的文化价值融入水领域的决策中。他期待本届研讨会能够促进各方交流互鉴,共同保护、弘扬优秀水文化。
国际水协会战略总监丹妮艾拉·贝姆菲卡认为,水是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基础,目前全球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等各领域都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各国必须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加强跨学科、跨部门、跨国界协作,实现水文化领域知识与信息共享。
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不仅是“天府之国”的水源工程,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其承载的丰富哲学思想、科学水平、优秀品德及其与之相关的民族情感,是中华民族水利史上和发展史上的瑰宝。
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党委书记朱泽华表示,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愿意与国内外水文化相关群体组织、社会团体和专家学者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深入挖掘都江堰水文化遗产的利用、传承和保护,助推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水科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旨在贯彻落实水利部《“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推动各方对水与社会、水与环境关系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