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又刷了多久短视频?近日,有政协委员提出,要用新媒体促进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在短视频平台开展科普。也有人大代表建议,鼓励和支持专业人士传播科普知识,加强平台对科普传播的监管。
如今,我国已经有8.8亿短视频用户,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流量池。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短视频,也是因为这里日活量大,但讯息太多、太杂。
有些视频披着科学外衣,动辄“研究披露”“数据表明”,实际上是以科学之名,行卖货之实。有些账号,看似权威专业,但只是把别人的内容东拼西凑,还曲解夸张,误导受众。
当然,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在接纳和拥抱“科普博主”的身份。毕竟,哪里有流量,科普工作者就该在哪里开疆拓土。要传播好声音,就得用好喇叭。
不过,这些科普人员大多是“为爱发电”,没团队,没投资,有时还要担心被前辈或同行误会为“不务正业”。短视频追求“短平快”的特点,也和严谨的科研内容天然存在矛盾。要在短视频这一科研人员不熟悉的领域,靠科普产生爆款,其实很是需要花心思去研究和尝试。
因此,用好短视频做科普,还需多方出力。
如代表委员所说,我们应该有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在平台上露脸,为他们拥抱短视频平台破除障碍;平台也要对相关内容在流量上进行倾斜,把优质科普内容积极推送给潜在受众。平台本身,也得对所谓的科普博主设立准入门槛,对知识类账号加强形式审查的同时,对内容有所评估和把握。
相关部门还可以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科普机构和短视频平台达成合作,让专业“智囊团”为科普内容进行把关。其实,做科普,也未必一定要科研人员亲自上阵,还可尝试“撮合”科研团队和专业短视频团队,取长补短,在短视频阵地上,扬起科学的旗帜。
3上一篇下一篇4
科技日报 | 历史沿革 | 机构设置 | 记者站 | 人才招聘 | 法律声明 | 报纸订阅 | 广告合作 | 联系我们 | 常见问题
Copyright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科技日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05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