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大耳叔叔您好!
这段时间我的心情很低落。开学时,我在校门口遇到一个很欣赏我的数学老师,我鼓足勇气从侧面走上去跟他轻声打了个招呼,结果老师头也没抬,就径直走了过去,把我当成了空气。回来后,我反复想了很久,越想越沮丧,早知道就不要去跟他打招呼了,这样搞得我自讨没趣。当时那个场面,老师无视的眼神,我打招呼时的每一个场景我至今都能清晰地记得。我现在沉浸在这种思考无解的循环中,认为自己毫无价值,觉得平时老师欣赏我可能是为了敷衍我,甚至对这门学科逐步失去了兴趣。而且现在,因为自己的一点问题,我就会指责别人,搞得同学关系也很紧张。
大耳叔叔,我该怎么办呢?
博奥(化名)
博奥同学: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你的来信老师认真读了两遍,我能感受到你是位内心细腻,对自己要求有些完美,同时也很善良的学生。信中提到,在校门口遇见了很欣赏你的老师,你主动上前打招呼,这说明你很有礼貌,尊敬老师,有主动沟通表达的欲望,老师首先要为你点个赞。其次,根据你的描述,我觉得,你可能误会老师了。
我也遇到过一件类似的事情。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在地铁里和我打招呼,当时可能由于人多,我急于上地铁没有听见。后来这个学生在学校见到我,跟我说:“刚叔,我上周六在地铁看到您和您儿子了,我跟您打招呼您没理我,是不是没有听见呀?”我告诉他我当时确实没有注意到,同时也向他表达了谢意和歉意。他听了我的解释后很开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了。你看,这个学生遇到误会后及时沟通,然后消除误解的处理方式是不是也值得你借鉴呢?
面对一件不确定的事情,我们不妨直接去确认一下,不要让自己陷入了“思维反刍”中。“思维反刍”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行为,包括“强迫思考”和“反省深思”,但区别是前者被动地担忧多虑,对当前状况和不能实现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反复地确认,后者是有目的的,通过向内的方式来解决认知问题。
如果长时间陷入其中,会让我们出现心理内耗,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陷入巨大的苦恼中,沉浸在这种无解的循环中,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
老师建议你不妨这样试试,如果自己对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放不下来,可以想一想是什么样的想法导致了你的情绪变化。
首先安静下来,把想法写出来,然后分析这些想法的形成原因,理智分析困扰情绪的根源是什么。逐步学会对问题的独立分析。
其次,坚持每天阅读一些阳光而积极的文章,慢慢增加我们心中的正能量。
最后,如果“思维反刍”不能立刻停下来,试试插入一些其他你感兴趣的事情,来打断“反刍”的节奏,比如给朋友打一个电话,或者出门逛一逛,用积极和让你感到兴奋的事件取代“思维反刍”。
老师希望你早日解开心结,继续做一个阳光、善良、有礼貌的好孩子!
大耳叔叔
案例反思
研究发现,习惯性“思维反刍”的人,患抑郁的几率是其他人群的4倍。这类人群会更倾向于对痛苦的经历和悲伤的体验进行“反刍”。过度思考负面、无解的问题和“思维反刍”是引起抑郁的重要原因。“思维反刍”会促使个体将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负面感受上,使其将自己孤立起来,同时也会使抑郁情绪加重,通常可以作为出现抑郁症状的信号。
(作者系心理高级教师、国家卫健委心理治疗师,从事心理工作近2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