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森教授在他数年的研究中,最先意识到多巴胺有可能是一种独立存在于人体大脑的神经递质,并凭借在帕金森疾病中多巴胺的治疗作用研究,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此,多巴胺成了明星化合物,让更多的人所熟知。
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会经历各种喜怒哀乐。这些情绪的变化,通常由我们的心理变化所致。在许多影响因素中,人体内的某些化学物质含量的改变,也对自我情绪的影响起到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大脑会分泌多种令人感到舒适、幸福美好的“快乐激素”,其中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就是奇妙的神经信使,是人类大脑中和快乐有关的令人身心愉悦的化学物质。
多巴胺在化学中属于儿茶酚胺类化合物的一种,是大脑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神经递质,能够影响人体运动机能和多方面的生理、心理健康。
20世纪50年代后期,卡尔森在研究一种叫作“利血平”的降压药对家兔运动能力的影响时发现,给家兔服用利血平后,家兔体内一种叫作5-羟色胺的化合物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含量会明显降低,接着出现运动障碍。但他在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家兔表现出了一定的刺激行为,让卡尔森敏锐的目光投向了一种可以在家兔体内间接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的物质,即L-多巴,可以转化为多巴胺,而多巴胺就是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的直接化合物。卡尔森立即把L-多巴注射到家兔体内进行实验,发现家兔的运动能力完全恢复了。
在这之后,卡尔森利用儿茶酚胺类物质可以产生荧光的特性,测得了人体一系列神经递质的荧光,其中就有多巴胺,并且发现多巴胺在大脑中的含量高于去甲肾上腺素,尤其集中在脑部基底核,而脑部基底核是控制人体运动机能的重要部位。
许多人以前认为,人体大脑分泌多巴胺可以带给人快乐,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多巴胺的大量分泌不能给人直接带来快乐,这个过程更像一种激励作用,多巴胺的作用主要为个体提供一个感知快乐的能力。所以,多巴胺并不产生快乐,而是对奖励行为产生的快乐进行预期判断。科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奖励预测误差”。
有这样一个著名实验,科学家给关在笼子中的小鼠提供食物,同时测量小鼠体内多巴胺的活性。起初,小鼠面对突然到来的食物异常兴奋,多巴胺快速分泌。随着每天固定不变地提供食物,小鼠照例将食物吃完,但多巴胺的活性却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多巴胺停止分泌了。另一个有关猴子的实验也同样验证了多巴胺的变化带来的行为结果。这个实验再次证明,将多巴胺称为“欲望分子”更为准确。多巴胺的产生并非持续拥有,更倾向于获得惊喜时的刺激。这一过程也能很好地解释男女的相恋生活:起初甜蜜开心,越发熟悉后慢慢失去了激情,但生活中的仪式感以及突然给予对方的惊喜和安全感,才能让爱情更加长久维持下去。
多巴胺对人类生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帕金森病就是由于人体多巴胺含量降低导致的一种疾病,适量补充多巴胺可以缓解病情。多巴胺还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记忆力及学习专注力。多巴胺进入大脑后,能作用于中脑皮层,并能营养脑神经。当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时,我们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一些多巴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多巴胺含量会随人体机能的减退而下降,人的大脑功能也下降,在进入中老年后适当补充能减缓大脑老化速度,有效改变老年人大脑的认知能力,对老年痴呆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第一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