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除了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障碍(如糖尿病)、感染、外伤、肿瘤这些疾病因素导致的认知障碍,不恰当的用药也是让大脑“生锈”的凶手之一。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中招儿。多帮老爸老妈留意着,如果家里老人在长时间、大剂量服用文章中提到的这类药物后,出现记忆力减退、无法正确识别时间及方位、语言表达能力及判断能力降低,甚至出现幻觉及错觉等状况,别忘了尽快就诊。
(相关资料图)
我国60+老人中超15%有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力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能力。它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及执行功能、语言功能、视空间和结构能力、运用等认知域,是人们完成各项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老年人可能出现认知力损伤,即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两种。研究显示,我国年龄≥60岁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为15.54%,痴呆患病率为6.04%。认知障碍不仅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而且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据调查,2015年全球用于痴呆患者的年度总费用为8180亿美元。导致认知障碍的原因包括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代谢障碍(如糖尿病)、感染、外伤、肿瘤等,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就是不恰当的应用药物。
大量长期吃这类药物大脑易“生锈”
究竟什么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呢?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药物就是抗胆碱能药物。研究显示,抗胆碱能药物所导致的认知障碍包括特定功能的急性损伤及整体认知障碍。一些研究显示,抗胆碱能药引起的认知障碍是可逆的,另外一些研究结果则显示抗胆碱能药可能会持续增加认知障碍的风险。
那么什么是抗胆碱能药物呢?抗胆碱能药物能够阻断胆碱能神经进而影响人体一系列生理活动。比如瞳孔大小、心率快慢、气道通畅、汗腺和唾液腺的分泌、肠道蠕动、大小便控制、全身骨骼肌的血运和紧张度,以及记忆、情感、睡眠、觉醒等。
这类药物包括一些抗帕金森药如苯海索、苯甲托品;部分解痉药如阿托品、莨菪碱、丙胺太林、颠茄生物碱、托特罗定、奥息布宁、索利那新等;以及其他一些具有抗胆碱活性的药物,如一些抗过敏药物:氯苯那敏、赛庚啶、苯海拉明、茶苯海明、异丙嗪等;一些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奥氮平、喹硫平等;以及一些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地昔帕明、多塞平、丙咪嗪、帕罗西汀等。
这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并且对于某些疾病疗效显著。然而,如果不恰当地应用该类药物,比如大剂量、长时间应用,或者同时应用几种具有抗胆碱活性的药物,则可能影响认知功能。
老年人有这些症状早就医
抗胆碱能药引起的认知障碍更容易在老年人群中发生。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应用药品种类繁多,接触和使用该类药物可能性更大。据统计,老年人每天服用5~9种处方药物,而50%的门诊老年患者至少服用一种具有抗胆碱能活性的药物。另外一方面原因在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对抗胆碱能药物作用更为敏感,因此更容易发生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针对这一问题,美国老年医学会2019年1月发布的《老年人潜在不当用药Beers标准(更新版)》,将该类药物列为老年人避免使用的药物。我国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2017年版)》也将该类药物列为潜在不适当用药,并针对其风险强度进行了分类。因此老年朋友们使用这类药物前务必要小心谨慎,建议先咨询医生、药师,判断是否必须使用该类药物。如果不是必须使用,尽量避免使用;如果必须使用,则应严格按照医嘱疗程内应用,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
在这里要提醒老年朋友,用药期间如果出现认知功能异常,如记忆力减退、无法正确识别时间及方位、语言表达能力及判断能力降低,甚至出现幻觉及错觉等应尽快就诊,由医疗人员分析认知功能异常是否与药物有关联性,以便尽早干预,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总之,老年人在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时要多注意,不要盲目自己用药,有用药问题积极询问医生、药师,避免出现认知障碍等不良后果。文/张微微(北京清华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