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以农为本的古人,善于从云的外观,找寻与气象的关联,留下了诸多富有哲理的农谚。
看云观天气,是人之生活常识。早晚锻炼时,笔者就养成观云的习惯。看它们闲庭信步,看它们天马行空,看它们喧闹无比,看它们优雅静淑,看它们绚烂多姿,看它们变化多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因此,观云是一件有趣的事,特别是秋天的早晚,云看上去更为集中,更便于观察,更易让人联想。
每片云朵,都有自己的名字。晴朗的日子,棉絮状的积云,在天亮后几个小时内出现,云底平坦,慢悠悠地从天上飘过。白色或灰色的高积云,让我们看出明显的层次感,据说有4个云种或7个变种。太阳初升,光线迷离,因为层次的优越感,它们更能形成美丽的云景,让人流连忘返。
(资料图片)
最喜欢看的是高天流云。那种卷云,看上去像白色的头发,优雅缥缈,有脱尘空灵之感。科学上解释,这种云体全部由冰晶组成。冰晶下落的时候,穿过对流层上部高空中的风,形成精美的天空艺术绘画效果。最不喜欢看的,是团块状的层积云,要么纠结在一起,要么有明显的缝隙,常常成为阳光的终结者,让人无端地生出压抑感。尽管,它是最多变的云彩之一。
观云,古人比我们有想象力。霄、霭、雯、矞,是云的称谓;云霭、云层、云堤、云朵、云海、云脚,是云的雅名;云气、云涛、云霞、云霄、云崖、云烟,也是云的别称。我们的通称,只不过是云彩而已。即便古人所言的云霞,也有讲究,指的是彩云和彩霞。高天上流云,落地化甘霖。彩云是一种日华现象。云中含有小冰晶或者小水滴时,太阳光射过来发生衍射现象,太阳光谱被分离,形成五彩或七彩的光芒。
“彩云之南”得名于无与伦比的彩云。汉武帝时期,云南由于“彩云南现”,被命名为“云南驿”。在滇池旁的古城昆明,自古以来云蒸霞蔚,被称为“云霞都会”。《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这样憧憬着:“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我们所言的“七彩祥云”,与古人言说的不同。“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锡羡垂光,景星庆云。”古人眼中的祥瑞,“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一曰非气非烟,五色氤氲”,只是一种状态。
“若教花自在,应作彩云飞。”彩云多出现在凌晨、黄昏和夜晚。喜欢看太阳初升时,晴空万里的天空,突然间就有了云,云体色彩暗淡,且形体巨大,越来越多,开始铺展和流动,变幻出各种造型,即将遮挡阳光。过了不大一会儿,云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撕扯开,霞光四射,神采奕奕,巨大的云影投在大地上,忽明忽暗,时静时动,如进入了梦幻般的世界。渐渐地,云影之外的大地就好像镀了一层金,明晃晃的,让人感到特别亮丽。
彩霞呢,是指彩色的云霞,类似于彩虹。早晨称“朝霞”;傍晚为“晚霞”,又名“火烧云”。最喜欢看晚霞,虽然云体较小,却形状多变,瑰丽多姿,五彩缤纷。傍晚,西北方向一片霞光,跟即将到来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过是某些人的感喟。看看古人对晚霞的雅称:红霞、云霞、锦霞、落霞、霞光、霞影、余霞、残霞、暮霞、霞帔、丹霞、归霞……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观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得。“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这是陆机对游移于空中的浮云的描写。“或如钟首之郁律,乍似塞门之寥廓”,晴日云彩被诗人赋予空间立体的形象,恢宏壮观。
“我们试图提醒人们,云是大气情绪的表现,可以像一个人的表情一样解读。我们相信,云彩是为梦想家准备的,他们的沉思有益于灵魂。”英国记者加文·普雷特–平尼道出了创办赏云协会的初衷,“因这云霞,越来越多的人仰望天空,记录天空,不是为了逃离,是为了聆听自己。”
(作者系河南省作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