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科技的快乐"的科技教育理念,多元化、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科技活动阵地,依托科技‘桥文化’课程体系,以科技社团形式每周三周四下午按时对学生开放,并配备专职教师进行系统化辅导,每周服务1000余名学生,确保科普示范工程的有序开展实施。”山东省临沂新桥小学校长李正伟介绍“学校科普示范工程”时这样说。
坚定核心理念,规范管理制度
科普示范工程实施以来,兰山区方城镇新桥小学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及实施小组,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为核心理念,并成立校长、分管校长、教务主任、科技辅导员四级工作网络,层层推进开展科技教育,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推进科普示范工程,学校建立了科技工作的相关章程,先后出台了《新桥中心小学科技教育三年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见》,加强对科普示范工程工作的宏观指导。
同时,重新梳理学校科普工作制度,完善科技辅导员、科普经费使用等管理制度,优化科普评价制度,以制度规范科普工作的开展,激活学校科普工作的动力,保障了科普示范工程的正常推进和有序实施。
培优师资队伍,奠基科普教育
教师是示范工程的重要实施者,他们的快速成长成为学校科技腾飞的源头活水。
在项目实施期间,学校先后承办了临沂市人工智能项目推进会、兰山区人工智能推进会、兰山区信息技术新教师培训,并积极组织全镇信息技术教师参与培训,会后研讨内化,加强团队磨课,真正提升科普教育教学水平,逐步培育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普专业教师队伍。同时,通过“优师成长大本营”、名师专家示范课引领和科技教研研究,增强科技育人本领,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科技教育队伍。
学校还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逐步培养起科技教育骨干。项目实施期间,派出一名教师参与国培计划,二名教师参与省培计划。一人被确定为“山东省人工智能青年人才”,一人被确定为“山东省优秀乡村人才”。
优秀科普骨干教师的引领实现了科普教师队伍的快速专业成长。科普师资队伍的高质量成长,为科普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科普配置,积淀环境育人
在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利用专项资金14余万元先后购入激光雕刻机一台、人工智能学习套装30套,noc创意工具库 10套,金工、木工、电工工具各两套,可以同时满足100余人的开课需要。
激光雕刻机的投入使用,让孩子们的创意实现提供了无限可能。人工智能套装与传统的开源硬件相比,降低了难度,学生们操作起来更容易,能更好地与教材、与科普工作相匹配,让乡村的孩子也体验到科技科技带来的惊喜。
学校尤其注重在软环境学科渗透和硬环境设施配套上双管齐下,让“无言”环境课堂发挥强大的科普育人力量。目前,学校科普场馆“少年科学院”已经初步建设完成,设有科普长廊、机器人、无人机等14口特室,配足配齐机器人、无人机、掌控板等器材,可以同时满足500人以上开展科普活动。
不仅如此。依托社团,学校初步提炼形成科普课程《桥知》,将学校各项科技教育的开展不断总结概括,更加系统化、体系化。
以赛代练促提升,彰显初步成效
项目实施期间,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全国无人机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组装汽车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多次斩获国家、省市一等奖。
科普示范工程初见成效,迎来多所兄弟学校前来交流互助。济南市长清区教体局、淄博临淄区教体局、罗庄区、蒙阴县等多次到学校交流科普工作开展的情况,有效提升科普示范工程的市、区间的知名度。
学校积极利用各项科普活动和各类比赛积极对科普示范工程进行宣传。9月16日开展临沂新桥小学全国科普日活动暨第四届科技节活动开展,全镇6000余名学生参加,在全国科普日网站的评分高达91分,被活动首页专题推荐。学校积极参与全国“声音上太空”活动,六件作品成功入围。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神州十三号“天宫课堂第一课”,培养学生科技兴趣、科技精神,让航天梦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科技强国,强国有我。依托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持续加大科普工作资金投入,加强科普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科普教育,用科技助力乡村教育的发展,真正为每一名孩子架起通往美好未来的科技桥梁。”临沂新桥小学副校长康茂航如是说。
齐鲁壹点 通讯员 康茂航 刘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