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就能逛遍“博物馆”,在家就能线上知道那些“真相”……疫情居家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一样能“云逛展”,“指尖博物馆”、“科普纪录片”等线上科普活动,让大家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也能遨游在科学的海洋,品尝到科普的大餐。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小区里的野“菜”别去采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指尖博物馆”给大家科普了诸多长在小区里的“野菜”,也告诉大家:千万不要盲目跟着别人挖野菜,如果认不清这些植物就吃,很有可能会中毒!

在小区里,能找到的长在我们身边的“硬核”野菜可不少。比如就有大家都熟悉的荠菜。荠菜味道鲜美,不但可以包馄饨,还可以做春卷。除了味美之外,荠菜还富含11种氨基酸和各类营养元素,全草可入药,具有利尿、止血、清热、明目、消积的功效。口感、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都倍儿棒,小区内随处可见,绝对是春天野菜的天选。

此外,特别受上海人欢迎的还有草头、马兰头,酒香草头。马兰头拌香干可都是上海的特色名菜。受到孩子喜爱的蒲公英不但是制造浪漫的好工具,其实也可以是款美食,蒲公英鲜嫩的茎、叶和花都可以食用,或炒或拌或煨汤。

专家也告诉大家,要特别注意那些有明显毒性特征的植物,千万不能食用。这一类植物,主要集中在大戟科,像泽漆、地锦、斑地锦等,如果误食轻则眩晕、呕吐,严重时危及生命。专家也提醒大家,即使是小区的野菜,大家也不要去采摘,维护社区绿化人人有责。“要特别强调的是,小区绿化带多是打了药和除草剂的,采食安全无法保证,认识下野草就好啦。”

朋友圈里赏花“看门道”

阳光正好,花儿正艳,阳台、小区里也可以“云赏花”,如果不仅仅是“看看热闹”,还能“看看门道”,是不是更棒!

这个季节,正是玉兰花盛开时节。最本土的经典款玉兰当属白玉兰,它们常在早春的一片新绿中开出大轮花朵,满树芳香,花枝生长的层叠章法衬托着玉兰的婀娜姿态,清雅而惊艳。你或许不知道,它的花草结构被称之为“皮草搭舞裙”,这也是区分其他玉兰种类的关键知识点——玉兰的9片花瓣,像舞女的裙子,3片一轮,分3轮错落排列。雄蕊和雌蕊被花瓣包裹其中,众多雄蕊簇拥在绿色雌蕊柱下方。而未开放时,有褐色皮草大衣般的苞片保护花蕾。

能成为上海市花,白玉兰也过五关斩六将,在1983年市花评选活动的市民投票中“艳压”月季、桃花、海棠、石榴、杜鹃几位候选花,于1986年当选了魔都市花。其实,大家票选出的白玉兰,并不适合在上海生长。是经过植物专家的“白玉兰改造工作”,才让玉兰花开遍申城。知道这些“偏门知识”,朋友圈晒图是不是更有底气啦?

城市中的鸟儿有哪些?

赏完花,跟着上海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们还能看动物。据了解,在自博馆“我们一起野”春天特辑中,“云游”刚建成的崇明新村乡麋鹿野放栖息地不在话下,更可跟着自博馆的何鑫博士登录“指尖博物馆”,寻找城市中鸟儿的身影。

何鑫已经做了长达10余年的鸟类调查,在他的镜头下,鸟儿们如此可爱灵动,世界也因为它们的存在,更为丰富多姿。你或许不知道,如今的苏州河至南京一带芦苇丛生,曾经野鸟众多,被当时的英国人称之为Park,正所谓自然公园之意。今天繁华的静安寺一带也曾是荒草丛生的自然湿地,据文献记载每年有数万野鸭来此越冬。

上海其实是鸟类喜爱的栖息地。截至2021年初,上海地区记录到的鸟类种类数达到22目79科245属508种,其种类占到中国鸟类种类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在城市里又能找到哪些保护鸟类呢? 何鑫博士介绍说,在上海,白头鹎等伴人物种的种群增长趋势明显,白头鹎、麻雀、乌鸫、珠颈斑鸠逐渐成为上海城市公园绿地最为常见的四种野生鸟类。除此之外,在绿地林地中,还能找到棕背伯劳、八哥、灰喜鹊、喜鹊、远东山雀等林鸟。

水鸟中,每年春秋迁徙季节经上海中转过境的鸻鹬类和冬季迁来越冬的雁鸭类数量均可达到百万只的数量级。每年11月至次年3月,10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会稳定来到崇明东滩越冬。同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小天鹅近年来越冬种群数量也稳定上升,在最近的冬季已经上升到800余只。同样,在长距离迁徙的水鸟中,还有被世界自然物种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的勺嘴鹬、濒危的小青脚鹬和黑脸琵鹭这样的代表,每年会在固定的时间在上海地区的沿海滩涂湿地稍作停留。

“如果一座人类城市真的能够为它的原住民——野生动物提供一定的生存空间,这将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幸事,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表现,更是城市包容力和发展力的体现。”何鑫博士这样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