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非常敬业与勤奋,给后世留下非常丰富、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这些精神遗产可分为3个方面。一是他的著述与日记,现已收入到《全集》中,作为科学、文化宝藏,将永存于世,供后人继承、研究与分享。

其次,是他所摄所藏的摄影作品。他喜爱摄影与收藏,存有大量珍贵照片。在《全集》各卷均有选载,也有部分现存于浙江大学档案馆和校史陈列馆。樊洪业与李玉海编著的《竺可桢的抗战年代——竺藏照片考述》中,只是展示了竺可桢拍摄的1937到1945年间的部分照片。1936年的大部分照片及其以前的照片,在战乱中不幸丢失。现存的数以千计的照片,主要是1937年以后拍摄的。


【资料图】

竺可桢所摄所藏照片具有以下特点:

1、收藏存量大。

2、时间跨度长。

3、内容广泛。大部涉及竺可桢本人岗位责任内的日常科教管理,亲身参与的国家政治生活和科学、教育、文化、社会活动,以及中外交流、野外考察、参观旅游、亲友往来等。有他亲自拍摄的,有他人为之拍摄的,有因公务活动获赠的,有特意收藏的,还有的是由亲友和学生所赠。

4、因平生阅历丰富,交际广泛,与重要历史人物、机构、事件关联度高,他所摄所藏照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与收藏价值。

5、大多数照片留有竺可桢的墨宝。或在照片上方、边缘空白处,或在背面,多用蝇头小楷对照片加以题注,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姓名等信息。个别照片还有对建筑古迹、相关事件与历史演变状况的记述。一些照片画面优美,配以秀丽的墨迹,堪称书画珍品。

竺可桢所摄所藏照片,有些是孤本,具有特别珍贵的版本价值;一些反映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照片,具有社会文化史料价值。

竺可桢个人照及与他人的合影照,具有反映其生平重要活动的价值;他所摄所藏留有众多名士身影的照片,多数未曾面世,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些学界、政界知名人士以当年的英姿与风采,云集在他的相册中。

他所存几十年前所摄的野外考察,以及名胜古迹、古建筑与园林风光等照片,多属世所罕见,是研究它们历史演变的宝贵史料。比如,1938年12月途经滇越路所摄系列照片,让我们在瞬间穿越80余年的时空,目睹了滇越路当年的风貌。

竺可桢同时保有长期记日记与爱好摄影习惯,在日记中常有对拍照的记载。日记与照片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走进他的日记,我们可以瞬间穿越时空,走进拍摄现场,一览照片背后的故事。

竺可桢所摄所藏的摄影作品,大多尚未面世;也有部分照片为世人所藏,在拍卖市场也有个别照片现身。总之,竺可桢存世的大量照片,还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沃土与宝藏,待有识之士耕耘与挖掘。

三是他的书法作品。竺可桢一生奋笔,留存了大量手迹。在各项任职期间,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与各界人士有过大量书信往来;他做学问极为严谨,有些学术问题常常通过书信与友人探讨或求教;他有个习惯,凡是收到来函,基本是每函必复;在长浙江大学之时还兼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对气象所的领导及一些重要所务的决策,大量是通过书信进行的。所以竺可桢的存世信函非常可观。

竺可桢的墨迹,除了《全集》中有个别展示外,在拍卖市场也偶有所见。他的书法独具一格,潇洒隽永。书法家顾廷龙先生在为复旦大学所刊《名人手札选》所写的出版志感中,就说过“科学家如竺可桢、熊庆来等的草书手札,也均为精湛之作”。《全集》封面所用的“竺可桢”三字,即出自他题写“求是精神”时的署名。竺可桢的信函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浙江大学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与档案馆等档案部门,都有可观收藏。他的题签,也有存世者。但迄今为止,他的墨宝在正式出版物中刊载有限,世人也知之甚少。

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书法角度欣赏,竺可桢与众多名家的往来信函都具有史料价值与出版价值。

竺可桢是一位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科学大师与品德高尚的民族先贤,他留给后世弥足珍贵、无与伦比的精神遗产,是浩瀚无垠的汪洋大海,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令人神往与目不暇接。

岁月匆匆,竺可桢先生逝世已49年了,谨以此文表示缅怀与纪念。兼而对樊洪业先生为《全集》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表达敬意与深深怀念。

(作者曾任竺可桢秘书、原中国科学院技术条件局局长、《竺可桢全集》副主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