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图说:网红气象“大咖”邬锐博士为观众讲述气象故事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一百多年前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在上海气象博物馆,科普营的小学员们提出各种关于气象知识的问题。“关注天气、气候和水,就是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和永续发展……”在明强小学,气象首席服务官为学生带去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公开课。“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境将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在党群服务中心,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本科生在社区为小学生及家长解读气候与健康的关系。第63个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上海气象部门策划了26场科普活动,内容涵盖社区、学校和城市运营管理等方面,邀请市民和学生走进科学场馆,将科普课送到家门口。昨天,首场活动走进闵行区莘城邻里中心。

气象演播室搬进邻里中心

图说:气象演播室全套设备被悉数搬到了活动现场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意寓着天气、气候和水是人类繁衍和社会发展世世代代不竭的动力,呼吁人类善待天气、气候和水,与其和谐相伴。

闵行莘城邻里中心位于莘城中央公园内,现场设置了气象体验区和气象科普展区。在气象体验区,活动主办方将专业的气象应急观测车开进现场,邀请网红气象“大咖”邬锐博士为观众生动讲述气象故事,“零距离”解读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现场掌声此起彼伏;神秘的气象演播室全套设备也被悉数搬到了活动现场,演播厅外排起了长龙,成为整个现场最“吸粉”的环节之一。在气象科普展区,世界气象日专题展板一字排开,来自明强小学的同学们精心准备的气象科普作品吸引观众驻足品鉴,作品或脑洞大开,或密切联系生活,或深入剖析探究,气象科普知识以不同的形式全新呈现。除此之外,线上还有来自闵行区100余家邻里中心的居民朋友参与互动。

图说:明强小学学生精心准备了气象科普作品

邻里中心是社区居民的“第二个家”,以一公里为服务治理半径,在街镇与居村之间的片区层面搭建的综合性社区服务治理平台。今后,闵行区气象局与闵行区地区办将携手策划推动气象科普在闵行区100余家邻里中心落地生根,常态化配送更多更优质的气象服务,打造“气象科普最后一公里”新模式。

科普活动覆盖幼小中全年龄段

活动主办方介绍,这一系列的科普活动将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覆盖幼儿、小学、中学不同成长阶段,通过气象科普营、科普画展、气象科普职业体验、科普研学和科普公开课等针对性强、有吸引力的活动,增进青少年对天气、气候、水的认识,促进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据了解,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上海气象部门通过市区两级的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一方面,邀请幼儿及青少年走进上海智慧气象一体化业务平台和气象博物馆,开展气象科普营和科普研学等活动,以沉浸式体验让孩子们感知天气气候的重要性,提升青少年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气象科学素养。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气象科普走向社会,打造“气象科普最后一公里”模式。来自气象部门的专家、高校的老师以及学生将陆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进小学、中学和社区,开展一系列气象科普专题讲座和公开课,围绕世界气象日主题带领学生和亲子家庭了解天气、气候、水等的相互作用,在科普气象知识的同时,呼吁关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保护,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图说:科普活动现场

此外,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征集气象科普绘画作品和气象科普知识科普微视频的线上活动同步启动,为青少年搭建起探索气象科学的数字舞台,用气象热情点燃科学梦想。在浦东,“智慧气象·浦东嘉年华”暨2023“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即将登场,为气象科普助力青少年科学探索提供广阔空间;在宝山,首个“气象科普职业体验” 在线研学课程发布在即,该活动将职业体验与气象科普有效结合,供全区学校预约。在闵行,“七宝二中校园气象站”正式揭牌,区气象部门将与七宝二中打造“校园气象科普基地”共建“新模式”。

通讯员 朱晔 谢丽萍 新民晚报记者 马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