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相关资料图)

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完成种草改良6.11亿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0.32%,草原持续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完成防沙治沙3亿亩,土地沙化程度和风沙危害持续减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全面推行林长制,国土绿化工作成效显著。”9月9日,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司长张炜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大规模植树绿化和生态治理,可造林绿化空间日益减少,国土绿化的态势和区域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何为国土增绿?近期,全国绿化委员会编制完成并印发《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

《纲要》明确,“十四五”期间,规划完成造林种草等国土绿化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1.0亿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2%。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显著发挥,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30年,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高,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治理稳步推进,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明显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状况持续好转。

《纲要》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除了合理安排绿化空间、持续开展造林绿化外,还要全面加强城乡绿化,强化草原生态修复,推进防沙治沙和石漠化治理,巩固提升绿化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强化支撑能力建设。

针对《纲要》在保障国土绿化用地方面,怎么解决“在哪造”的问题?张炜介绍说,绿化用地问题是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关键。国家林草局将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落实国土绿化用地空间。

一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造林绿化空间。从灌木林地、其他林地、盐碱地、沙地、裸土地,以及因建设项目非法占用或毁林开垦破坏的林地、废弃矿山拟绿化用地等地类中,逐图斑、逐地块开展适宜性评估,统筹确定规划造林绿化空间和位置,经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逐级审核把关后,落实到同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统一管理。

二是带位置精准安排造林绿化任务。各级林草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持续推进国土绿化落地上图,依据本级规划造林绿化空间,有序安排年度绿化任务,实现带位置上报、带图斑下达,全面实行落地上图管理。

三是积极增加绿化面积。在城市更新中,采取见缝插绿、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立体绿化等方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统筹推进乡村绿化美化、通道绿化、水利工程沿线和河渠湖库周边绿化。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利用废弃闲置土地增加村庄绿地。

四是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管理。各地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遵循因害设防、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在符合相关规划和标准前提下,结合生态保护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统筹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