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山药,是冬季餐桌上常见的食材,在粤菜养生菜谱里更是多见。

山药名称历经多番变化。《山海经》有记载。古时称其为薯蓣,而今多称山药。山药性平,味甘,补脾胃,益肺肾,排湿气。民国中医大师张锡纯说:“山药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平和,适宜多服常服。”

《本草正义》云:“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本草经读》记载:“山药,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现代研究也表明山药具有滋补、助消化、止咳、祛痰、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功效。

山药多滋补,对生长环境从不挑剔。野生山药生长于山区向阳的地方,是一种深根性植物,喜温暖,耐寒,在北方稍加覆盖便可以越冬。随着现代种植技术的提升,种植山药变得常见,古时需要跋山涉水才能获得的美味,而今也是伸手可取了。

随着人工种植山药的兴起,山药和淮山药就有些许不同了,山药和淮山药好比孪生兄弟,让人傻傻分不清。辨别可有小技巧:一看表皮,普通山药表皮光滑,没有“铁锈斑点”,淮山药表皮则有很多坑点,还布满“铁锈斑点”;二看质地,普通山药多为人工种植,所含水分较多,淮山药质地比较细腻坚硬,不易折断;三是产地不同,淮山药原产地在江苏、安徽一带,只有那里产出的才能被称为淮山药,其他地方产出的为普通山药;四是烹饪时间不同,一般山药要长时间的烹饪才能食用,且不能达到入口即化的效果,淮山药只需要烹饪6―7分钟就能达到。

山药多滋补,《神农本草经》建议,“久服”可以“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尤其适宜久坐少动,多思又多湿的脾虚人士。对糖尿病人也推荐适量使用,著名医家张锡纯、路志正等人均擅用山药于糖尿病治疗。也适合长期腹泻的人,感冒后久咳不愈的人,平日体虚、容易感冒的人,大病初愈的人,长期饮食不规律、气血不足的人食用。

山药吃法多,且源远流长。蜜山药,顾名思义,淋上蜂蜜的熟山药。此法能起到反佐山药涩肠的作用,大便干涩的可以试试。此法出自宋代陈达叟所撰《本心斋疏食谱》,是其师父本心翁的素食菜谱,书中这样记载:“玉延。山药也,炊熟,片切,渍以生蜜。山有灵药,录于仙方,削数片玉,渍百花香。”金玉羹,以山药、板栗为原料,用羊汤煮至烂熟即可。山药入脾肺肾,板栗入胃脾肾,加上羊肉汤,是秋冬进补良方,尤宜体虚乏力,阳虚畏寒之人。烹制方法在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中也有记载:“山药与栗各切成片,投入羊肉汁中,加料煮熟至酥烂成羹,即可食用。”珠玉二宝粥,以山药、薏苡仁、柿饼为原料,把山药、薏苡仁捣碎煮成粥,最后放入柿饼碎即可。对饮食懒进,虚热劳嗽有好疗效。此方出自近代《医学衷中参西录》,来源于张锡纯治疗实例。立冬后吃山药,滋补养生。

(第一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第二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教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