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网


(资料图片)

应急科普是指在日常以及事件突发时开展的旨在提升公众预防、应对、救援和自救能力的科普。应急与科普相结合,不仅是一项特殊的科普实践,也是国家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2017年,科技部、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提出“加强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科普工作”,并要求“及时开展应急科普”。2022年,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联合发布的《“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则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中的应急科普措施,推动将应急科普工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考核范畴”。应急科普一方面包括日常的应急培训、教育等,另一方面,也指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中采取的面向广大公众的旨在减轻突发事件影响的科技传播等相关措施。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发事件对国家安全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移动互联、自媒体等新兴技术和模式全面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信息失真和谣言愈发增多。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应尽快扭转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科学技术最新进展快速响应不足、权威发声不够、应急科普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鉴于此,本文从预防和科学应对方面,提出加强应急科普的建议。

一、完善政府对应急科普的统筹组织应急管理作为一种公共安全服务,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形成有力的联合组织架构,逐步健全应急科普的机制保障和资源供给。

完善应急科普组织架构。根据《科普法》,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建立应急科普工作领导和保障机制,加强政府在应急科普中的引领作用,以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为基础,由应急管理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牵头,依据应急响应以及科普领域的相应法规,逐步健全应急科普的领导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联动作用,组成应急科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协调宣传,做到“哪里有危机,哪里就有科普”,为应急工作提供强大的科普支援。开展综合的工作沟通和推动,以便广泛动员应急部门、科技部门、宣传部门、科协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普力量,共同做好应急科普工作。各地方、各部门应设立响应的联络机构,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层层传达,责任到位。

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应保障各部门、各地方开展应急科普需要的资金、物资、技术,以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激发应急科普产业的市场潜力,鼓励应急科普技术开发。倡导政府机构、私人部门、社会组织共同发挥应急科普作用,尤其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入应急科普事业,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以公益(慈善)的方式投入资金到应急科普事业。应注重加强组织保障、日常管理和服务、基础设施等应急科普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并加强应急科普资源的储备与更新。在数字化应急科普资源的开发上,丰富可视化展现形式,提供广大公众可理解、可接受的应急科普形式。通过科普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加强社会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应急科普实践。

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应急科学知识生产是科学研究,其成果是知识传播产品。应急科普专业性和挑战性较强,突发事件将引出很多新的科技问题,应提供及时、有效、生动、形象的科普内容。结合应急事件中的科技问题,遴选组织领域专家、科普专家、社会学家、传播心理学家、媒体人士等共同解读相关领域科学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突发事件。应鼓励广大科技人员在突发事件来临之时,拿起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具体的危机开展科普,做到精准科普,为特定的地区以及人群提供定制科普服务。在应急状态下,政府部门要负责社会热点科学议题的研判与会商、联络协调应急专家开展应急科普服务供给。

二、提高个人及全民应急科学素质水平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对应急事件的综合知识和应对意识、应对能力综合体现为应急科学素质,需有针对性的提高。

提高个人应急科学素质。公众既是突发事件的承受者,也是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参与者。危机来临的时候,如果个体具备自救互救、防灾避险的应急知识较多,全社会的应急、抗灾能力就会变强,就可能在突发事件中大大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个体具有较高的应急科学素质,合理调整个体行为,可有效提升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让民众主观上具有提高个人应急科学素质的意识和能动性。

提高全民应急科学素质。不仅要坚持日常的科普能力的培训,更应抓住危机发生的契机,利用科普的教育功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与应急相关的机理、应急救援、防护方法、救治手段等多方面的知识向全社会普及和传播,将知识和方法尽快深入人心,提高人群整体应对突发状况的基本科学素质。要开展“应急科普”专题宣传,让公众以专题的形式了解人类在抗灾、应急的基本知识脉络,教育引导全民提高应急科学素质,提升整体社会的应急水平。

三、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宣传传播媒介是公众离开正规学校教育后接触和认识科学新知的重要途径,应急科普的加强离不开媒体的深度参与。

发挥传统媒体和渠道优势。应继续发挥宣传手册、专题图书、科普画廊、科普大篷车等传统传播渠道的应急科普活动。同时,要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权威性强,街道、社区等基层直接接触群众的优势,开展多样化的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

深入广泛利用新媒体。应急科普时效性较强,需要在危机发生时快速把相应的科技知识传播出去,避免减弱应急科普宣传效果。新媒体作为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移植到了全新的传播空间,具有及时性、便捷性、互动性、开放性等优势,应急科普应广泛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网络新媒体形式,把权威、科学的信息公开传播,以科普的语言向公众传达,同时起到打击谣言、引导舆论作用。

(刘润达 叶选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