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时值暑期,各类科普场馆迎来参观热潮。不过,最近有位小男孩却在某天文馆被气到“暴走”,原来他发现馆内播放的科普知识存在诸多错误,比如“长征三号”成了“长征五号”,关于火箭分离顺序的介绍也有问题。
白继开 摄 资料图 图文无关小小少年知天文晓地理确实可喜,但堂堂天文馆反被孩子上了一课,未免尴尬。对此,该馆已表示立刻修改,并杜绝此类事件发生。事情虽已解决,但需要追问的是,这是一次偶然错失,还是审核机制漏洞?总要追根溯源,找出症结,才能避免再闹笑话。这件事也给所有科普场馆都提了个醒,得用心整理展陈素材,清查有无类似差错,捋捋工作机制是否存在疏漏。
科普场馆,是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的前沿,严谨是第一位的。在这里,每一帧画面的制作,每一张图片的采用,每一件展品的说明,都应力求精准无误。尤其像天文馆之类,知识密度较高,传播门槛不低,非专业人士很难鉴别真假。而孩子们处于知识体系建构的初期,对科普场馆有天然信任,如果馆内展陈张冠李戴、错漏频出,很容易误导孩子,导致“以讹传讹”。科普之所,倒成了播谬之处,岂非讽刺?
近些年,应大众对“走近科学”的期待,我国科普场馆建设迈入快车道,展陈形式和主题五花八门,互动投影、球幕影院、虚拟现实等花式体验越来越多。而这些沉浸式体验,对科普内容呈现的精准度、贴近感要求更高,在信息生产制造与供给过程中更要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数据显示,近十年间,我国现代科技馆线下服务公众超过8.5亿人次。大家热衷走进科普场馆,是一件好事,更意味着责任。本着严谨治学和传播真知的态度提供服务,才能种好、呵护好科学梦的“种子”。
(原标题:科普场馆别被科普对象看笑话)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汤华臻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