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袋鼯 © Dash Huang / Flickr
袋鼠和考拉的名气太大,以至于让它们的其他有袋类“兄弟”都黯然无光了。但事实上,澳大利亚有一些奇妙的物种,如袋鼯和侏儒负鼠,或者树袋鼠和袋鼹鼠,除了澳大利亚本地人,其他地方的人对它们鲜有了解。
(资料图片)
以下是10种很有意思的澳大利亚有袋动物,而你可能从未有所耳闻。
1.大袋鼯
Petauroides sp.
一只大袋鼯沿着桉树树枝爬行。© Dash Huang / Flickr
大袋鼯长得很像活灵活现的卡通角色。
它们曾经被认为是单一物种,而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分别在澳洲北、中和南部发现了3种大袋鼯,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分布范围(它们可以在活动范围重叠的地方杂交)。大袋鼯的颜色各异,有白色、深棕色,也有深灰色的。
大袋鼯利用伸展前后肢之间的特殊翼膜从一棵树“滑行”到另一棵树。不同于与其他滑翔的哺乳动物滑翔时四肢呈X型展开,大袋鼯的滑翔时后腿伸出,前腿收在下巴下面,呈三角形。一次滑行100米时,它们用尾巴来控制降落。
大袋鼯在夜间活动,摸黑从一棵树滑到另一棵树寻找它们喜欢的食物——桉树叶。白天,它们会躲在树洞里,有些大袋鼯的巢穴多达20个。它们长长的、擅长卷握的尾巴有助于保持平衡,而它们可以用锋利的爪子和对生的拇指抓住树枝。
在澳大利亚,大袋鼯是国家易危物种,在其昆士兰州则被列为濒危。它们的数量在短短20年里下降了约80%,主要是由于砍伐原始森林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森林火灾加剧,这些灾害导致了大袋鼯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2.绿环尾袋貂
Pseudochirops archeri
一只在阿瑟顿高原出没的绿环尾袋貂。© Joe McKenna / Flickr
澳大利亚是好几种环尾袋貂的家园,所有的环尾袋貂都有可以缠住树枝的尾巴。但是绿环尾袋貂很特别。它们真的是绿色的。它们厚厚的皮毛由黑、白、黄三色的毛发组成,混合在一起形成斑驳的绿色,这身绿色的皮毛能让它们和森林树冠融为一体,以躲避捕食者。
与其他种类的袋貂不同,绿环尾袋貂不会栖息在树洞中,也不会筑巢。它们白天在树冠高处紧紧蜷成一个小球。绿环尾袋貂会用它的后爪紧紧抓住树枝,然后向前卷曲,这样它的脸和前爪就会缩到肚子里,然后把尾巴包在脸上。最后你就会看到一个带着大眼睛的圆绒毛球,非常可爱,且很难被发现。
在昆士兰东北部阿瑟顿高原附近的一小片热带雨林中,人们发现了绿环尾袋貂。它们的活动范围有限,且容易受到土地开垦和气候变化等威胁的影响。
3.树袋鼠
Dendrolagus lumholtzi & Dendrolagus bennettianus
© Michael Eisen / Wikimedia Commons
澳大利亚有两种树栖袋鼠:卢氏树袋鼠(Dendrolagus lumholtzi)和班氏树袋鼠(Dendrolagus bennettianus)。它们都生活在昆士兰州东北部破碎化的小片热带森林中。在新几内亚发现了多达12个新的物种——科学家们仍在辨别哪些是种,哪些是亚种。这些物种大多都受到了威胁或濒临灭绝。
袋鼠以跳跃的步态闻名,很显然,这让它们在地面上的行动变得很便利。那袋鼠为什么要爬树呢? 根据化石证据,进化生物学家认为,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所有有袋类动物——包括袋鼠——都是从一个居住在树上的袋貂类祖先进化而来的。袋貂类祖先冒险来到了地面上,进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无数种陆地有袋动物。大约在800万年前的某个时候,其中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袋鼠逐渐回到了树梢。
卢氏树袋鼠是(相对)比较常见的物种,它是在阿瑟顿高原的残存森林中被发现的。该物种是以一位挪威探险家的名字命名的,他是1883年第一个记录到标本的欧洲人,然而,该物种原有的名字可能是“mabi”或“mapi”。
4.袋鼹鼠
Notoryctes typhlops & Notoryctes caurinus
这种奇怪的有袋动物非常罕见,只有少数西方科学家见过活着的袋鼹鼠。
科学家认为袋鼹鼠有两种:一种是南部袋鼹鼠,当地原住民也称其为“itjaritjari”;另一种是北部袋鼹鼠,也被称为“kakarratul”。
虽然它们的名字里可能有“鼹鼠”,但这些小型哺乳动物与北美和欧亚大陆的鼹鼠并无亲缘关系。袋鼹鼠是趋同进化的一个例子,两个不相关的物种进化出了相似的特征。
袋鼹鼠体长6英寸(约15厘米),大约是一只大花栗鼠的大小。它们的皮毛顶部是金黄色,底部是浓黄色。它们生活在澳大利亚偏远的中部沙漠,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度过,因此很少有人看到。它们有巨大的前爪,可以在沙土中挖洞。
它们是功能性失明:没有瞳孔,眼睛只是皮肤下的退化晶状体。袋鼹鼠也有一个朝后的袋子,以便它们在挖洞时不沾到灰尘。其他穴居有袋动物,如兔耳袋狸和袋熊,也有这种特征。
5. 兔耳袋狸
Macrotis lagotis
一只圈养的兔耳袋狸 © Bernard DUPONT / Wikimedia Commons
乍一看,兔耳袋狸确实像兔子。它很小,有着丝滑的灰色皮毛,纽扣状的鼻子和松软的大耳朵。它们也是跳着走。但大兔耳袋狸是沙漠有袋动物,生活在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的偏远内陆地区。和兔子一样,兔耳袋狸也是优秀的挖洞者,它们在沙漠中挖出大量的隧道,用来躲避捕食者。
它们的活动范围曾经覆盖了整片大陆的70%,但包括猫和狐狸在内的侵略性捕食者大大减少了它们的数量和活动范围。这种掠食导致一种类似的物种——小兔耳袋狸在20世纪50年代灭绝。火灾格局的变化也重新塑造了它们的栖息地。
科学家估计野生兔耳袋狸不足1万只。自然保护者正在人工繁育兔耳袋狸,同时也在保护生活在国家公园内用围栏隔离捕食者的半野生种群。最近,自然保护者将30多只兔耳袋狸从昆士兰的一个国家公园转移到北领地的一个国家公园,在那它们将开始第二次圈养繁殖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