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杨晶)受疫情影响,不少新手爸妈选择居家办公。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协同工具不好用、不是远程沟通不高效,而是自家的娃管不住。不听话,爱发脾气;小话痨,大吵大闹……面对放飞自我的“小神兽”,家长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及引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常见的“儿童社交情绪”问题。

0-3岁是宝宝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想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交往,就需要抓住这个时期,对宝宝给予及时恰当的关注和回应,帮助他们健康地发展社交情绪能力。

1、孩子总爱生气发脾气,我们说什么都不听,反而越说他闹得越凶,这该怎么办?

这种情况很普遍。家长们切记:

第一,在孩子发脾气时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孩子发脾气时,父母经常会火冒三丈、情绪激动,这样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此时家长可以花点时间做做深呼吸,使自己平静下来。

第二,积极倾听。说出孩子的感受,比如跟他说“你现在很生气”“你很伤心”等,一旦孩子的感受被说出来了,他就会觉得被认可了、被理解了,心里就会感觉到好一些,并且更愿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讨论刚才的事情,协商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四,引导孩子做出弥补。当父母和孩子都平静下来了,造成的损失就应该得到处理,比如把撕碎的纸片收拾起来扔掉,把靠枕放回原位,把撕掉的书修补起来等等。

2、孩子2岁了很令人头疼,话特别多,最爱问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好烦恼。请问怎样面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呢?

这个问题非常典型。其实孩子在这个阶段喜欢提问为什么,就说明他已经开始动脑筋,有好奇心、有思考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品质。所以,作为家长第一应该感到高兴而不是厌烦。

当然,如果在忙的时候孩子总是不停地问为什么,的确会有烦躁情绪,这时家长需要调节自己的情绪,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因为家长的情绪会感染到孩子,如果孩子问问题总是被家长敷衍或呵斥,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不再问问题了,无形之中就剥夺了孩子的好奇心。

3、孩子3岁多,不太主动跟同龄人玩,总是自己玩。他会看着别人玩,感觉是感兴趣的,但就是不主动靠近同龄人。请问如何引导孩子呢?

这是一个让很多家长苦恼困惑的问题。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质,就像大人一样,有的人偏内向一点,有的人偏外向一点。宝宝也是这样,有的宝宝社交会偏被动,启动要稍慢一些,让他主动去进行社交,相对困难,但如果家长引导他的话,其实他互动的也会很好。

对于社交偏被动的宝宝,家长首先应学会等待,让孩子先观察,不要逼迫他。因为3岁的宝宝除了有喜怒哀乐外,也萌发了高级情感,如会感到羞耻、害羞等。在最开始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些时间去观察别人,怎样去加入活动。平时,在家里这样一个对宝宝而言比较自由、安全的环境下,可以进行一些社交情景下的角色扮演游戏,父母进行示范,扮作某一个角色,和宝宝一起互动。

4、孩子快3岁了,别人把他的玩具抢走或者打他,他不会反击,只会傻站在原地,或者害怕地跑到我们怀里。我们告诉他要大胆对别人说“不”,但他一直都不敢说,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部分孩子和同伴交往的机会可能比较少,建议:

第一,多给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有句话说得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孩子的社交技巧也是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学会的,所以多给孩子提供跟同伴相处的机会非常重要。

第二,教给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可以通过绘本阅读,指导孩子遇到这些情况后该怎么办,具体方法包括:告诉家长或老师,或者直接告诉对方不可以拿我的玩具。

第三,家长在家里提供一些演练的场合,因为孩子知道怎么做并不代表他就能做到。比如爸爸妈妈和宝宝玩的时候,爸爸假装去抢妈妈的玩具,这个时候妈妈可以说:“不可以!不可以抢我的玩具!”在玩的时候家长故意去抢孩子的玩具,孩子有意识地会模仿妈妈说:“不可以!不可以抢我的玩具!”

第四,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可以跟孩子讨论当遇到此类情况后,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处理。

5、孩子看到我们抱其他小朋友,就会大叫“不要,不要,不抱”,甚至还会去打那个小朋友,不知道咋办?

这种情况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比较常见,因为该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概念的萌芽,开始有主权意识了,不光觉得妈妈或爸爸是自己的,对自己的玩具等其他东西也有强烈的占有欲。当妈妈去抱别的孩子时,他会觉得妈妈被别人抢走了,所以直接产生一个很激烈的情绪反应,这个时候家长不要说“你怎么这么小气啊!妈妈只是抱一下别人。”甚至是打骂。

发生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接纳孩子的情绪,比如对他说:“看到妈妈抱别的孩子,你会有点不开心,有点伤心,是这样吗?”接着教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安抚他说:“妈妈只是看这个小朋友可爱,想抱抱他,但是我也很爱你。”最后告诉孩子:“如果你不开心的话,可以跟妈妈讲,而不是打别的小朋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