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0日是第34个“世界口腔健康日”(又称为“国际爱牙日”),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口腔健康宣传活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为健康口腔而自豪”。

一批牙科医生、口腔专家因为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纷纷站上了口腔健康科普的第一线,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的要求和号召下,将专业的医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民众,在提升全民口腔的健康意识和知识素养、保障良好的口腔健康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任职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主任医师许跃教授,就是一名“触网”较早、勤奋科普的医生。每天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短视频、回答粉丝提问,已经成了许跃教授必做的功课,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知乎等移动互联网APP上收获了几十万忠实粉丝。

今年的“世界口腔健康日”来临之际,记者就目前口腔健康护理、口腔正畸方面一些民众关心的热点话题,采访了许跃教授。

为民众日常口腔护理认知误区扫排雷

“虽然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国民口腔健康心智有了大幅提升,但是大家在日常口腔护理中还是存在很多误区的”,许跃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结合与患者长期接触的经验,他总结了四点比较常见的口腔护理误区和正确的应对方式如下:

第一,牙齿没异常,就不需要去检查。其实每年1-2次常规的口腔检查、洁牙是重视身体健康、追求完美生活的表现之一。通过口腔检查,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牙齿隐匿龋坏、牙龈及牙周等问题,并做到早治疗。

第二,只要每天坚持刷牙,就能让牙齿很干净。其实刷牙只能去除70%左右的牙菌斑,剩余牙菌斑会继续破坏口腔健康。所以我们一般建议平时可以借用牙线、冲牙器等工具辅助清洁。在这里基础护理之上,有条件的话可以定期做pmtc、洗牙等高级口腔护理。

第三,牙齿出现小黑洞,可以不用管。很多人觉得牙齿出现了小黑洞,只要不疼也不影响牙齿使用,就不用去管它。就算疼了也不想管,毕竟他们认为牙疼不是病,忍一忍就好。但是呢,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牙齿烂到一定程度再去处理,到时真是费时费力又费钱了。

第四,牙龈出血谁都有,不用放在心上。有的人牙龈经常出血,比如在刷牙、吃东西等场景时。但他们往往不会放在心上,觉得没啥大事。其实引起牙龈出血的原因很多,比如牙结石的刺激、牙周炎的产生等等。除了单纯口腔局部问题,还可能是其它全身疾病的口腔病变表现,比如糖尿病、肝脏疾病都会引起牙龈出血的。所以生活中容易牙龈出血的朋友,建议还是去检查一下比较好,筛查病因才能对症治疗。

建议对孩子牙齿生长发育尽早关注、积极干预

根据国内主流学术界和国际权威学术组织美国儿童牙医协会(AAPD)的建议,当孩子长出第一颗牙时(6个月左右)应该第一次去拜访儿童牙医,最晚不超过一岁。

“看牙医的主要目的不是看婴儿到底出了一颗牙还是两颗,而是与父母沟通,对父母进行相关的口腔知识的教育与咨询”,许跃教授解释说。

从事口腔正畸已有二十多年,接受最前沿的理念、掌握最先进的正畸技术、把专业做到极致完美,是许跃教授一直以来的追求,为此他曾两次赴美学习,与国际知名正畸专家深入交流,探讨正畸难题。特别是在儿童牙颌畸形的早期预防与治疗、青少年错颌畸形矫治方面,许跃教授都有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指出在乳牙期(2-6岁)、替牙期(6-12岁)、恒牙早期(12-16岁),家长都要注意小朋友的牙齿生长发育情况。先天父母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生活习惯,比如患病、营养不良、咀嚼功能缺乏训练、吃东西比较精细,以及有吐舌头、咬手指等坏习惯,都有可能导致儿童口腔畸形。

他提醒家长对孩子的口腔畸形问题,要尽早关注、积极干预,“如果是你发现小孩是地包天或者下巴有点偏斜,我认为这是急症,要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家长不清楚孩子是否需要矫正,最好在不晚于7岁就带来医院看一下,专业的正畸医生能够及时的发现小孩的问题;家长要观察小朋友是不是有张口呼吸、吮吸手指、吐舌头、咬嘴唇等不良的习惯,如果有的话尽早干预治疗;一旦决定做正畸治疗,家长不要抛下自己的责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与孩子共同面对”。

此外,许跃教授针对目前口腔正畸的方法、适合的人群,牙齿矫正中要当心哪些坑进行了详细科普,切实让更多普通人提高口腔防护的知识,预防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