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 孙骏 实习记者 顾言午 通讯员 胥林花)50岁以上的人群开展结肠镜检查,已经被列入肠癌筛查的常规方式。取到肠镜报告时,很多人开始懵圈。息肉与癌症有什么区别?不典型增生是什么意思?高分化,低分化分别代表什么?“浸润性”是指什么? “深度浸润”是不是晚期了?
对普通群众来说,图文并茂的报告每个字都认识,但组合起来看如同天书,10个取报告的人可能会提出30个问题。结肠镜报告中这些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新江苏记者采访了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诊疗(消化道早癌筛查)中心副主任冯波为您权威解读。
同样做了结肠镜,为什么有人拿1张报告有人拿2张报告?
这主要取决于结肠镜检查有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医生在做结肠镜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全结肠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不需要做活检病理检查,检查结束患者就会只拿到一张结肠镜检查图文报告;但一旦检查中医生发现有可疑的病变,如息肉溃疡或者癌症等,会通过活检孔插入活检钳,获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这类病人在检查结束后数日,会拿到第二张报告,即病理医生的结果分析报告。
息肉和癌症有什么区别?
很多人通过结肠镜检查发现了息肉,还不止一个,就会很恐慌,是不是肠道长了肿瘤?冯主任分析,息肉和癌症是两个概念。息肉是从结肠内壁黏膜长到结肠腔的一个组织突起,它属于良性生长,不是癌,部分息肉未来有可能转化为癌。
结肠息肉很常见,通常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型息肉。增生性息肉是良性的,通常是炎症,直径<5mm的在结肠镜检查时通过活检就可切除,不必担心。
而腺瘤性息肉(腺瘤)有癌变可能,需要内镜下手术切除。有些人肠镜检查发现了结肠癌,结肠外还有腺瘤,此时应该怎么办呢?冯主任介绍,这种情况下需视具体病情而定,可以先治疗结肠癌,等待合适的机会再处理腺瘤,也可以先处理腺瘤,再接着治疗肠癌。
不同息肉种类处理方法有何不同?
有蒂息肉与无蒂息肉。两者只是形状不同,都是良性病变,需要及时手术处理,否则可能会癌变。有蒂息肉比较容易摘除,基底部宽的无蒂息肉,需内镜下手术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
锯齿状息肉(腺瘤)在显微镜下有锯齿状外观,是癌前病变的一种,发展成结肠癌的风险大,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
不典型增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描述息肉在显微镜下看起来有多像癌症的术语。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的息肉,看起来不像癌症;重度不典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看起来更像癌症。两者都要切除,并定期复查。
“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是什么意思?
这些名词听起来比较可怕,但都属于癌前病变或早癌,治疗效果很好。结肠从内到外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重度不典型增生,粘膜内癌、原位癌或癌浸润固有层”等几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只存在于息肉或结肠内壁粘膜层,正在由腺瘤向结肠癌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所以它被称为癌前病变或早癌,还不能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结肠癌。因为未来有很小的机率会发生淋巴结转移,所以有这些条件之一的腺瘤需要完整切除,切除后一定要按医嘱定期复查。
浸润性是什么意思?
浸润与否是判断肿瘤的生长范围,浸润性的癌被称为真正的癌症,结肠癌生长范围突破了粘膜层,累及到肌层以及浆膜层,这是一种进展期的结肠癌,已经有了扩散的可能性,治疗方法就会比单纯内镜下切除复杂,治疗效果也不如癌前病变。
深度浸润是不是已经到了晚期?
有些人看到肠镜病理报告上“深度浸润”四个字,直接被吓到,是不是说明癌症已经到晚期?冯波主任否定了这种说法。因为肠镜检查只取了一部分活检,是从结肠的内部靠近粘膜层取出肿瘤表面的一小部分,它并不能判断肿瘤浸润结肠壁的深度,不能判断结肠癌的分期。临床判断肿瘤分期,术前需要通过CT等辅助检查来评估;术后可通过手术切除的标本,根据肿瘤生长的方式、深度以及其周围软组织、血管、淋巴结等转移的情况来评估。
肠镜报告上有“血管、淋巴管或者淋巴脉管的浸润”,意味着肿瘤存在于结肠的血管或者淋巴管当中,此时肿瘤细胞扩散到结肠以外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但它并不意味着肿瘤已经扩散,它只能作为肿瘤分期诊断的一个参考因素。手术切除的标本提示有淋巴管或者脉管、血管的转移时,就对后续治疗方案有了指导意义,意味着患者大概率要进一步做化疗或放疗。
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指的是什么?
分化程度是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接近程度,这是描述恶性程度的术语。如果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似,恶性程度相对比较低,这是高分化,治疗效果相对会比较好;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别很大,它的恶性程度就高,通常是低分化或者未分化,治疗效果通常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