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关注过养生和疾病学,应该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以尿为镜,可知身体健康。
没错,尿液虽然是身体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它含有超过了95%的水分,以及代谢物质。但是,尿液却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情况,这包括了小便的次数、颜色以及气味等。
无论是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疾病、肝病、糖尿病又或者是恶性肿瘤,都可能会对排尿造成影响。
但是,如果你勤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每个人排尿的习惯和频率都不相同。有人喝水之后没多长时间就会产生尿意,而有人大量喝水之后,长时间都没有排尿。
联想到排尿频率和疾病的关系,这不禁让人产生恐慌心理,难道这是疾病找上自己的信号吗?那么问题来了,喝水后立刻有尿意和长时间没尿,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健康的表现呢?
其实,大家要清楚认识到一点,食物中的水分、直接饮水后摄入的水,都不会立刻变成尿液。
水就和进入消化道的食物一般,都会先经历消化道的运转。水分进入胃内之后,会被吸收进入血液,少部分水分可随着血循环输送到重要脏器,其余则是进入了肾脏内。通常情况下,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从饮水到尿液生成,大约是经过了35-45分钟左右。
不过,这个时间段也并不是完全就固定的,因为尿液形成速度的快与慢、尿意到来的早与晚,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包括了机体缺水的程度、气温、情绪、运动量等等。
有相关的研究指出,一个成年人摄入水分到变成尿液,最快只需要6-8分钟左右,而最慢可能会达到近120分钟左右,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尿液生成而已。
接下来,肾脏生成的尿液会随着输尿管输送到膀胱内,直到膀胱充盈起来之后,才会产生尿意。
但是,每个人膀胱储存的大小都不相同,且很多人都已经养成了自己的排尿习惯。所以,对尿意到来的时间早晚,也不能一概而论。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每日排尿的次数就是在4-6次左右。无论是饮水后立刻产生尿意,还是饮水后长时间没有尿意,其本质并没有好坏的区别,也不是疾病到来的表现。大家真正要关注的,其实是排尿习惯的突然改变,以及尿量是否和饮水量呈现出了正比关系。
如果之前排尿频率一直都非常正常,但是近些天却突然出现了异常的变化,比如排尿次数增多、夜尿频繁超过了3-5次以上、排尿突然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等症状、有尿潴留,又或者是存在尿急、尿频和尿痛等问题,这才可能是疾病到来的信号。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小便频率出现异常,与多种急慢性病都有关联。在发生类似症状之后,首先要从饮食、饮水等方面找到原因。
如果饮食、饮水以及水分消耗都没有异常,小便突然发生了改变,这就需要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