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郑文丰 文/图

如果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传播科学知识、激活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的科普,何尝不也是生产力呢?但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科普图书在整体上引进的多,原创的少——这源于海外有较好的科普传统,大科学家写科普或科学家专职写科普作品的现象屡见不鲜。近些年来,随着民众对科学素养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原创科普的作者队伍崛起,且从不同的学科素养出发,创作了不少广受认可的典范之作,比如新出版的《生命进化史》三部曲、《保护眼睛大作战》。

王章俊《生命进化史》:讲述宇宙与生命演化的“史书”


(资料图)

在荒凉宇宙中,地球的独特与神秘,在于它是目前唯一拥有智慧生命的所在。作为一部讲述地球生命演化的科普作品,全国生物进化学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王章俊所著《生命进化史》三部曲,从宇宙大爆炸,氢、氧、碳、氮等元素产生、生命起源假说开始,一直到智人走出非洲开启人类文明的全历程,可谓是讲述宇宙与生命演化的“史书”。

“三部曲”的叙述节奏,依据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对生命进化的研究发现成果,即以地球上曾经发生过的6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为节点、9次生命进化飞跃为主线,紧扣生命进化的重要细节,梳理了地球生命40亿年演化的大脉络。

5.41亿年前,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5.3亿年前,地球上脊椎动物的始祖昆明鱼(或海口鱼)出现。长出脊椎,有头脑和眼睛,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一次巨大飞跃;

4.4亿年前,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鱼类大繁盛的序幕。4.23亿年前,第一个有颌骨的脊椎动物初始全颌鱼出现,此后所有脊椎动物的“嘴巴”都是由它的颌骨演变而来。长出颌骨,主动捕食,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二次巨大飞跃;

3.77亿年前,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陆生脊椎动物进化的序幕。3.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有肺的四足陆生脊椎动物——鱼石螈,长出四足,爬行登陆,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三次巨大飞跃。3.06 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产羊膜卵的爬行动物林蜥(或始祖单弓兽),从此脊椎动物才能彻底离开水征服陆地。产羊膜卵,征服陆地,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四次巨大飞跃;

2.51亿年前,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进化的序幕。2.34亿年前,地球上诞生了目前已发现最原始的恐龙——始盗龙。从爬行动物向恐龙的演变,进化出可以垂直站立的四肢,不再匍匐前行,后肢不仅可以直立行走,还可以快速奔跑,而上肢主要用来捕食,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五次巨大飞跃;

2亿年前,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恐龙繁盛的序幕。1.9亿年前出现了大型的四足直立行走的蜥脚类恐龙。1.45亿年——1.25亿年前出现了长有不对称羽毛、可以飞翔的恒温动物——始祖鸟和热河鸟。恒温长羽,可以飞行,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六次巨大飞跃;

6500万年前,第六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拉开了哺乳动物大繁盛和灵长类进化的序幕。恐龙、翼龙、蛇颈龙和沧龙灭绝,为哺乳动物爆发式多样化繁衍创造了条件。长毛恒温,胎生哺乳,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七次巨大飞跃。

大约在440万年前,地猿进化出地猿始祖种,这是第一个可以两足站立,直立行走的古猿,也称拉密达古猿。两足站立,直立行走,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八次巨大飞跃。

390万年前,地猿始祖种进化出阿法南方古猿,然后进化出能人,能人又进化出匠人。匠人开始褪去体毛,并学会用火,这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第九次巨大飞跃。

直至200万年前,匠人第一次走出非洲,后来灭绝;80万年前匠人进化出的海堡人第二次走出非洲,首先到了欧洲和西亚,生活在欧洲的海德堡人在40万年前进化出早期智人(尼安德特人),30万年前仍生活在非洲的海德堡人进化出晚期智人,约16万年前(或5万年前),第三次走出非洲,先后到达欧洲、亚洲,消灭了生活于当地的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最终扩展到全世界,开启了人类文明。

在此大框架下,《生命进化史1:从起源到登陆》讲述了从宇宙大爆炸产生多种生命诞生必需的元素开始,到肉鳍鱼上岸,拉开陆生脊椎生物进化的序幕为止,展现了地球生命从无到有,从海洋到陆地波澜壮阔的进化历程,并通过大量化石图片、精美的古生物复原图等展示了地球生命几十亿年间在体形、身体结构等方面的演化,大到体型特征、小到某个器官的变化,揭示了生命进化的规律。

《生命进化史2:从陆地到天空》讲述了从3.06亿年前两栖动物进化出爬行动物,到6500万年前白垩纪恐龙大灭绝,展示了漫长时光里被恐龙占据的世界。从陆地到天空,从恐龙到鸟类,生命的舞台不断扩大,生命的形式也更加多样。恐龙一向是人们研究和了解的热点,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到底什么样的生物才被称为恐龙,也不清楚它们是怎么来的,与今天的动物有着什么关系。本书对这些问题都有清晰的解读,不仅带领我们回到那失落的世界,而且结合新的考古发现,帮助我们认识活在今天的“恐龙”。

《生命进化史3:从野性到文明》讲述了从6500万年前恐龙大灭绝,哺乳动物逐渐走上前台,到智人走出非洲,逐渐建立起人类文明的生命演化历程。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在这一册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熟悉的动物其祖先的模样,也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演化史。人类真的拥有共同祖先吗?为什么现在的猩猩无法进化成人类等这些问题会激发我们与作者一起探索人类进化的密码,感知生命演化的神奇魅力。

《生命进化史》三部曲,从物质产生,到生命起源,再到多细胞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人类,讲清楚进化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搭建起完整的生命进化知识体系。

“三部曲”的叙述风格一是用童心编故事。我们是谁?从哪儿来?到哪里去?面对这些问题,作者用一个儿童的心态,去引导,去解惑,去追问,他讲授的,其实就是地球科学中的“十万个为什么”。他自述其“讲演原则”是“四六开”,40%是知识,60%是故事,趣味引导,知识唱戏。在书中,“生命进化”的形象思维,转化成了世界大观和理性概念:宇宙之大爆炸,氢、氧、碳、氮、磷元素之诞生,时间空间能量物质之产生,生命之源起,适者之生存……可谓涵盖天地人;二是用故事讲科学,“三部曲”从“我从哪儿来”切入,或微细的尺度、或宏大的视角,带领读者探究宇宙大爆炸的奥秘,探究初始生命的真相;再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观察鱼类、两栖动物乃至哺乳动物的出现,穿越时空,考察它们的演化细节,步步深入,丝丝入扣,准确而生动,彰显了作者的知识积累和文字功力。

陶勇《保护眼睛大作战》:给孩子的眼健康科普漫画故事书

新近面世的《保护眼睛大作战》,是一本给孩子的眼健康科普漫画故事书。在这本书中,临床一线眼科医生陶勇化身可爱正义的光明使者“陶小淘”,来到眼球帝国,结识了一群小眼球朋友,并与他们一起探索神秘的眼睛世界,宣扬“有远见,不近视”的护眼理念。

作者陶勇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眼科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博士,留学德国,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眼科精准诊疗和数字化的先行者;同时也是一个12岁女孩的父亲。为了激发女儿保护眼睛的“斗志”,陶医生跟女儿开玩笑:“如果你小学毕业时没戴眼镜,就战胜了三成同学;初中毕业时还没戴眼镜,就战胜了七成同学;到你高中毕业时,如果还没戴眼镜,就战胜了八成同学。你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陶医生教女儿爱眼、护眼的20——20——20 法则,即:每看20分钟近处,就要望向6米以外的地方,放松20秒。同时提醒她,白天给眼睛多一些喘息的机会,晚上睡觉前则是滴放松眼部的眼药水。因为有好的视力,女儿受益匪浅。

保护女儿视力的经验给了陶勇启示:减少青少年近视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成为护眼知识的掌握者和自己的监督者。如果能用孩子喜欢的卡通形式来讲述健康用眼知识,让孩子主动学习护眼知识,效果会更好。于是,就有了“陶小淘”和《保护眼睛大作战》的诞生。

在书中,陶小淘是一个萌萌的、可爱的眼科医生。在神秘的眼球帝国,他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守护者,保卫着眼球居民的健康和幸福。在这个国度,有一个可爱的小眼球五口之家。小眼球家庭每一位成员的名字,不管是倒过来念,还是用谐音来念,你都会觉得很熟悉。还在上幼儿园的淘气弟弟——闫迪迪,爱踢球、调皮捣蛋的他,满头大汗时就用手乱擦,没准就会惹得眼睛发炎;小学六年级的姐姐——闫诗晶,因为过于热爱学习,已经是个小“近视眼”;而爸爸、妈妈和爷爷,因为各种原因,也都有着各自的眼健康困扰。这些人物形象经过反复打磨,力求可爱并让孩子觉得亲切。

在一家人嘻嘻哈哈的欢乐生活中,隐藏了很多眼健康的小知识:眼睛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父母是高度近视,孩子一定会近视吗?近视“神器”能治好真性近视吗?戴隐形眼镜好还是框架眼镜好?怎么选用和清洁眼镜?近视手术是什么样的?我们适合做近视手术吗?使用眼药水有什么注意事项?……30节爱眼护眼科普知识课,200多个常见眼科问题,超1200幅趣味科普漫画,硬核有趣的爱眼护眼知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眼睛的结构、近视的原理、常见的眼病和治疗方法形成直观深刻的认识,再也不会对各种眼科“医学名词”感到晕头转向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