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想象一下,你人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实验室,一条胳膊卡在一只盒子里,盒子中满是吸血昆虫,它们在做什么?自然是拿你的手臂饱餐一顿。

“我的同事塞缪尔·伦德博士(Dr. Samuel Rund)有一条健壮的手臂,他不介意贡献出来喂蚊子。”我们的“圣父”吉尔斯·达菲尔德(Giles Duffield)教授说服了一位同事贡献出自己的血肉,来研究蚊子遗传学和行为学。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热带医学和卫生期刊》上(

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

显然,达菲尔德并不太在乎同事的手臂是否美味可口,他真正想要知道的是,既然手机屏幕光会让人类难以入眠,那这种人造光是否也会让蚊子熬夜吸血呢?因此,达菲尔德和同事设计了这样一项实验:他们让蚊子整夜暴露在人造光脉冲下,监控它们的叮人行为。

“这让它们的叮人行为翻了一番。显然,影响显著,光线让蚊子在夜里的叮人水平与傍晚相差无几,而傍晚一般是蚊子活跃的高峰期。所以,这一变化可谓不小,叮人行为有了显著的增加。”

图片来源:pixabay

蚊子种类繁多,行为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只在夜晚叮人,而有些则在白天进食。但达菲尔德团队特别关心其中一种: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埃及伊蚊是和人类共同演化的,如今已经非常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所以,任何影响它进食和叮人行为的环境变化都可能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许更甚于任何其他的蚊子物种。”

达菲尔德表示,埃及伊蚊是人类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包括脑炎、基孔肯雅热、疟疾、登革热和寨卡病毒,所有这些都频频出现在了近年来的头条热搜里。这也就是为什么他需要同事的手臂。

“我们都觉得这个实验方法美妙简单,给蚊子提供了自然的刺激源:二氧化碳、气味、体温、温暖产生的吸引力、物理皮肤和皮肤释放的化学物质。所以肯定也能给出更自然的宿主-蚊子-叮咬应答。当然,被咬的研究人员很可怜,如果每次实验都被蚊子叮上30次,其实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

下一步就是检查不同种类蚊子对不同类型光的反应。

图片来源:pixabay

“对,这是我们现在正忙于弄清的:最初的实验中我们只使用了广谱白光,随着对目前和未来实验的不断微调,我们又有了新的研究兴趣:特定波长或者颜色、光的色谱是否会产生同样或较弱的效果。”

然后达菲尔德有了一些新想法。

“可能光的亮度越高效果越强烈,但也可能发现极亮的光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可能存在一个最佳光亮度或者照明度。”

也就是说,光的颜色以及蚊子夜晚暴露在光亮中的时间,也是值得探索的因素。除此之外,他还很有兴趣研究不同种的吸血蚊子。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在晚上吸血,既然有一些在白天活动,那么夜晚的人造光是否也会影响到它们?

最后,该研究的目标是为生活在蚊子活跃地区的人们提供室内灯光选择建议。不过从短期来看,未来的发现将有希望让饥饿的蚊子“卸下武装”,保护研究受试者的手臂。

翻译:阿金

审校:王怡博

引进来源:科学美国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