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

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坚持以矿物、化石、地质遗迹、自然现象为地学科普载体和内容,以参观博物馆、地学科考等形式,大力开展科普教育,让公众更加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从实践中提高对地球的认识,达到地学科普的目的。

昆明理工大学地学博物馆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我国高校中建立较早的大学博物馆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藏品不断丰富,已经发展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地学科普基地。博物馆2019年组建了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包括首席科学传播专家4人、团队核心成员10人,是一支互补性强,学缘结构、年龄和职称梯次搭配合理的队伍。

作为重要的科普基地,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展示基地资源。除了日常陈列展示外,每年结合重大科普主题日,举办多种特色科普教育活动,并通过科普中国、学习强国等开展科学传播,积极扩大科普内容的覆盖面和服务的受益面。

2021年,博物馆以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矿物学等地质基础知识为主,积极开发线上科普作品,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原创科普作品,包括科普视频、科普图文、科普论文及论著。依托馆藏世界岩矿标本,创作了51期《地质笔记》系列科普图文。每期通过介绍一种典型的代表性矿物或岩石标本,普及矿物或岩石的基本性质、辨别特征、应用和分布等基础知识,并穿插标本发现、命名或应用等历史故事,不断提升图文的趣味性。2016年至2019年,博物馆年平均参观人数约3万至5万人次。2021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活动人数达10万余人次,有效扩大了传播面、内容覆盖面和服务受益面。(云南日报 记者张雪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