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是第12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让肝炎防治服务更加贴近你(Bringing hepatitis care closer to you)”。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在“世界肝炎日”积极开展肝炎科普知识宣传,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

7月28日上午9时,我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冯舜及副主任肖龙顺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在门诊急诊大楼前开始义诊,为群众科普讲解肝炎基础知识、发放病毒性肝炎科普宣传册、免费查看化验单及免费检测丙肝抗体;传播防治肝炎正确理念,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消除病毒性肝炎歧视。

本次义诊活动,在门诊大厅大屏连续滚动播放病毒性肝炎科普宣教常识,并为群众提供肝炎健康咨询200余人次,免费快速检测丙肝抗体100余人次,检测出阳性一例。


(资料图)

提高公众爱肝护肝意识,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通过活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度及关注度。普洱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将不断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关于“世界肝炎日”的由来 

美国科学家、医学博士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

7月28日是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为纪念这位乙肝病毒发现者,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7月28日定为“世界肝炎日”。Blumberg在美国健康研究院(NIH)工作,他的兴趣不是肝炎,而是一个基础问题:血清抗原的遗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1966年初,一个偶然的发现使Blumberg和合作者们开始考虑澳大利亚抗原(现名乙肝表面抗原)与肝炎的关系。在做了更多的试验后,Blumberg等人在1966年底发表论文,提出澳大利亚抗原与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有密切关系,可能通过输血传染。因他的澳大利亚抗原工作,与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因对传染病的起源及传播的研究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是乙肝基金会的共同创立者。随后,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乙肝领域奖项,奖励在乙肝相关研究和治疗领域,做出重要推动贡献的科学家,因此,业内也把巴鲁克·布隆伯格奖称为乙肝研究领域最高奖。于1971年从Blumberg所在的研究机构获得许可,开始了乙肝疫苗的应用研究。经过多年大量的研究和测试,终于研制成功从血液中提纯乙肝表面抗原制备的乙肝疫苗的产品,该疫苗能提供高于90%的乙肝免疫力,用血液生产的疫苗1981年投入使用,这就是第一代疫苗--血源性疫苗。

关于病毒性肝炎

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危害性大、传染性强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中甲肝、乙肝、戊肝的主要预防措施为注射肝炎疫苗。目前,丙肝尚无有效疫苗。

病毒性肝炎有极强的传染性,不同的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不同: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1.食用被含有甲肝病毒或戊肝病毒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2.海产品如贝类、虾、蟹类等受到甲肝病毒或戊肝病毒污染后也可造成感染;3.通过被污染的水或用具,或通过苍蝇、蟑螂等的媒介也可造成甲肝或戊肝病毒传播。

乙肝和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1.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2.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纹身、穿耳孔等);3.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可能造成皮肤或黏膜微小伤口的物品;4.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5.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文/图:感染性疾病科 周家莲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