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新民晚报讯(记者 鲁哲)记者4日从闵行区获悉,8月4日上午,上海首颗科普教育卫星——“闵行少年星”搭载CZ-4B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图说:发射现场。闵行供图目前,“闵行少年星”已进入既定轨道,太阳能帆板正常展开,卫星姿态稳定、遥测遥控及各项功能正常,即将开展在轨测试工作。
“闵行少年星”(零碳小先锋)由闵行区教育局、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基于科普教育和科学试验联合研制。卫星重43kg,由有效载荷、机热、综电测传、姿轨控、供配电等系统组成。
这颗卫星,搭载了闵行学子送给太空的礼物和“巡天”、“探地”载荷。全区青少年将以这颗卫星为起点,收集卫星从太空中传输下来的数据,系统性开展测控模拟、测控演练、卫星应用等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
位于闵行区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作为我国运载火箭与应用卫星的主要研制基地之一,曾圆满完成22次载人航天工程任务和3次月面探测任务以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从“神舟”问天,“嫦娥”揽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上海航天作为重要力量参与其中。
从区域优势出发,近年来闵行区各所学校持续推进航天科普创新活动。2021年5月“闵行少年星”计划正式启动,由闵行区教育局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携手,组织闵行区中小幼学生共同参与卫星设计、研制、搭载、发射等航天系列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通过探星、创星、造星、亮星、发星、用星六个环节推进实施。
活动得到了闵行青少年的积极响应,从学生中征集到376条“太空天籁”、2285幅“太空创意画”、6116个卫星名称、544个卫星表面涂装方案、300多份卫星载荷方案……专家综合评审后,选定4个载荷方案与部分学生声音、画作跟随卫星进入太空。值得一提的是,“闵行少年星”搭载的高光谱温室气体成像仪就是源于学生创意。
据介绍,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学生可通过卫星测控站与卫星互动,接收并播放来自卫星传回的天籁童声和作品。卫星传输回的数据,不仅用于分析温室效应的程度及成因,还将指导学生开展测控模拟、测控演练等航天科普活动。
“闵行少年星”的研制发射,真正实现了“天上有星、地面有站、进校有课、老师有教材、学生有课题”。下一步闵行将继续孵化航天教育强区和培育航天教育强校,开展培养未来航天人才的长远规划行动,激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为实现航天梦、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