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从自身急切的欲望中后退一步,将我们珍贵的地球家园,视为一个独特但脆弱的居所。如果我们足够理智,如果我们能够以一颗敬畏之心来缓和我们的需求,如果我们能够把珍惜美丽的富碳世界视为当务之急,那我们将有望为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以及所有的子孙后代,留下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这是本期推荐的科普书籍《碳如何玩转地球:从万物起源到现代文明》的最后一段话。我们爱极了脚下的土地,我们也推动并憧憬着不断进步的科技文明。

2023年的第一期书单,我们锁定科普类图书,一部分来自管理学院图书馆的好书推荐,一部分来自昨天刚刚出炉的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联合发布的首期“新发现·科普书单”。用阅读打开你的2023吧!


(资料图)

1

《知识机器》

作  者:[美] 迈克尔·斯特雷文斯

译  者:任烨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馆  藏:管院图书馆3楼书库

索书号:N02/S812

科学为什么如此强大?科学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来得如此之晚?是什么铁律在统治和支配着科学?

这本书要回答的,就是以上问题。科学哲学家迈克尔·斯特雷文斯教授回顾了科学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对哲学家的思想及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统治科学的“铁律”。在这本书中,他对两千年间多位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也用生动的笔触和形象的比喻带领读者走到许多个科学争辩的历史现场,还原了科学工作的真实面貌,呈现了一场细致入微的科学与思考的探索之旅。

2

《优雅的物理》

作  者:[法] 艾蒂安·居永  若泽·比科  艾蒂安·雷加  伯努瓦·罗曼

译  者:张诗若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馆  藏:管院图书馆3楼书库

索书号:O4-49 /J84

这是一本斩获法国科普三大奖项的作品,四位来自巴黎物理与化学工程高等学院的物理学家为每个心怀好奇的普通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审美课。通过35堂轻松物理审美课和35个易于操作的趣味小实验,四位作者为我们揭示了最普通的日常事物背后所蕴藏的令人着迷的物理规律,让优雅的物理变成触手可及。

本书帮助我们从混乱中看到秩序,学会用物理学的眼光,在平凡日常中发现优雅的奇迹。物理学关注的并不只是头顶璀璨的群星,还有我们身边看似琐屑,实则优雅的日常。

3

《量子传:究竟什么才是现实》

作  者:[英] 曼吉特·库马尔

译  者:王乔琦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馆  藏:管院图书馆3楼书库

索书号:O413 /K58

在近代科学发展的交响曲中,量子物理无疑是最神奇的乐章之一。曼吉特·库马尔以通俗易读的笔法,全景式回顾了量子物理学从萌芽到改变世界的精彩历程,将量子论重要奠基人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卢瑟福等科学巨匠的精彩故事娓娓道来,既展现了那个时代科学巨人们之间火花迸射的争论和竞争,也诠释了他们之间动人的友谊,以及各自的人格魅力。

本书让我们从历史发展的维度,追随伟人的思想足迹,得以领略更易懂、更生动、更有味道、更深入的量子现象。

4

《协同进化:

人类与机器融合的未来》

作  者:爱德华·阿什福德·李

译  者:李杨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馆  藏:管院图书馆3楼书库

索书号:TP18 /L319

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与机器的关系愈加紧密,机器的能力在很多领域都正在逼近甚至已经超过人。

在本书中,计算机科学家爱德华·阿什福德·李借鉴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从生物学、计算机、人工智能、哲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研究出发,提出机器与生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在探索人机关系时可以将机器视作一种“生命”。两者间并不是简单的创造与被创造、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而是更像两种不断进化、相互影响和塑造的生命间的共生关系。随着人机关系越来越紧密,两者正在从互利共生走向任何一方都离不开另一方的专性共生。

5

《未来500年:

迈向太空的生命工程之旅》

作  者:[美] 克里斯托弗·梅森

译  者:何万青  何佳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梅森教授曾担任7个NASA空间任务的首席研究员,通过对太空宇航员血液、骨骼、基因等变化的研究,以翔实的一手资料和前沿的生物科技为基础,把科学家的严谨务实和星辰大海的愿景通过10年、20年、50年、100年、500年的跨度铺开,铺陈每一个阶段面临的生物科学、宇航科学和围绕人类身体的诸多挑战和应对之道,其中的挑战远多于科幻作品中描述的内容。

该书聚焦于生命工程领域,描摹了人类进化(生命1.0),基因工程改造(生命2.0),AI助力,航天加持的生物工程(生命3.0)的起承转合,诠释了生命真相背后的超凡潜能,成为太空原理的基础读物。

6

《一只早飞千年的鸟:

中国古代气象观测与测量科技》

作  者:黄卫,黄缨童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结合最新考古发掘和大量文献资料研究所得成果,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气象观测和测量科技知识及其辉煌成就,展现了数千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人类认识天气和气象过程中的先进技术和聪明才智。

图书通过观想当时的历史及人物背景,以视觉系统设计科技信息图展现测风神器“相风铜乌”,古代测量雨量的工具天池盆、圆罂,从“琴弦测湿”到“挂炭天平”再到“鹿筋吸湿”等各种观测和测量风、雨、雷电、温度、湿度和古气象台等的装置和科技,为读者展现科学之美、工程之美、人文之美。

7

《未来黑科技通史》

作  者:[美] 莱斯·约翰逊   约瑟夫·米尼

译  者:新宇智慧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为当今科学界和产业界当之无愧的“明星新材料”,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单片厚度只有一个原子大小的二维碳材料,其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和力学特性,在工程学、化学、能源、生物医学、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会改变人类世界的革命性材料。

在这本跨越科学、经济、历史的作品中,NASA物理学家莱斯·约翰逊和纳米技术领域科学家约瑟夫·米尼将带你俯瞰一整部新材料科学发展史,你可以把握近几十年来令人兴奋的创新浪潮,前瞻式了解石墨烯在人工智能、星际探索、基因工程、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正在创造的奇迹,深刻洞察现代文明即将面临的崭新纪元。

8

《科学的画廊:图片里的科学史》

作  者:[英] 约翰·D. 巴罗

译  者:唐静 李盼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书汇集了200余幅科学史上的图片,这些图片代表着科学发展史中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从简单的图表到张世界地图,从手绘图、照片到计算机成像,本书回顾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历史转折点,以图片讲解知识,展现人类科学思想发展史中的高光时刻。

这不仅是一本简单的科学图册,科普作家约翰·D. 巴罗凭借自己深厚的科学底蕴,以散文般优美而简洁的笔触,为一幅幅科学图片做了精彩的诠释与注解,展现了它们的深远意义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个个启发性的科学故事,为喜爱科学、历史、艺术和哲学的大众读者打开一幅别开生面的科学画卷。

9

《科坛趣话:

科学、科学家与科学家精神》

作  者:汪品先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科学创新的源头何在?科学家成功的共同规律是什么?爱因斯坦90年前迁居美国,为什么把钢琴也从德国托运过去?“通感论”能否解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寂静的春天》《万物简史》《物理世界奇遇记》何以长销不衰?埃舍尔阶梯,如何受到彭罗斯父子的“不可能三角”的启发?不可能图形,何以登上纪念邮票?这些跨界故事,令人脑洞大开。

作者汪品先是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在《科坛趣话》里,这位学术大家深入浅出,通过一连串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趣闻来阐述科学的文化本性,先从科学家的错误和争论入手,进而分析科学家的性格和他们的艺术情结,通过知名学者们的生平逸事,从侧面刻画科学家精神,科学趣闻则先后围绕空间视野和时间尺度分别展开。

10

《碳如何玩转地球:

从万物起源到现代文明》

作  者:[美] 罗伯特·M.哈森

译  者:董汉文 曾令森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地球是一个富碳的星球,没有任何其它元素像碳一样,对我们如此重要。“深碳观测计划”联合全球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科学家,对地球碳的储量、运移、存在形式和起源等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本书是“深碳观测计划”的科普结晶。

地球科学家罗伯特·哈森领导了“深碳观测计划”重要而意义深远的工作,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他带领我们从宇宙大爆炸开始,从碳循环的视角见证地球和生命的演化,同时融入了新近的科学成果以及背后充满惊险和趣味的科学故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