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一种奥密克戎变异株CH.1.1引发关注。这种变异株于2022年7月8日在印度首次采集发现,已在67个国家或地区监测发现,在一些国家的流行株占比中有上升趋势。
中国疾控中心撰文介绍,CH.1.1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75的第六代亚分支。最新研究显示,由于新增多个突变位点,增加了CH.1.1的免疫逃逸能力。同时,新增的一个突变位点(L452R)曾经是德尔塔变异株的特征性突变位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突变位点也存在于许多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中,如BA.5.3和BA.5.1.3等。
2022年11月至今,CH.1.1在美国新冠病毒流行株中占比呈上升趋势。2023年第4周,CH.1.1在美国流行株的占比为第五位,仅次于XBB.1.5、BQ.1.1、BQ.1和XBB变异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介绍:“根据数据,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感染CH.1.1的比例目前还是比较低的,XBB.1.5仍然是美国的‘当季流行款’。”
王新宇分析,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但美国近期的新发病例数在下降,远远不及去年年初第一波奥密克戎来袭时的感染高峰。“这提示我们,相比新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人群的免疫状态、疫苗接种情况等等,对新变异株能否在一个地区造成流行显然更重要。”
在引发关注之前,CH.1.1早已悄然进入我国,不过尚未对我国疫情造成显著影响。中国疾控中心通报,2022年11月13日,我国通过基因组测序首次从天津市报送的1例泰国输入病例样本(2022年11月10日采样)中检出CH.1.1进化分支。截至2023年1月30日,共监测发现24例CH.1.1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输入病例来源地涉及15个国家或地区。未监测到CH.1.1及其亚分支的本土感染病例。
那么CH.1.1会在国内引发第二轮感染吗?中国疾控中心指出,尽管CH.1.1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强,导致突破感染和再感染风险增加,但我国大部分人群体内已存在高水平中和抗体,对CH.1.1存在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CH.1.1短期内不会引起本土大规模流行。
王新宇表示,自然界中,病毒会不断发生变异,新的优势变异株逐渐替代旧的毒株,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新冠病毒目前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流行,鉴于它可能继续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专业研究人员和医疗工作者对其进行持续的监测、观察,是必须的。但专业人员做好监测即可,普通人不必太过担心CH.1.1未来对人类的影响。
不过,在保持“平常心”的同时,个人防护也不能掉以轻心。王新宇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适当防护,比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通风等,对于防护新冠病毒感染以及其他传染病是有效的。对于一些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来说,防重症仍然是当务之急。无论是否已经感染过新冠病毒,都应及时接种新冠疫苗。“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接种新冠疫苗仍然是有效的防护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