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资料图)

畅想“森”呼吸,感受“林”距离。3月4日,“木林森”植树计划在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拉开帷幕,其目的是“一人种一棵树,十年成一片林,百年成为一个森林”。

“我们带着孩子一起参加这类绿色环保公益活动,既能为青山添‘新绿’,让森林越来越茂盛,又使大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越来越美丽。”来自深圳的张女士说,在这里休闲度假与环境保护可谓一举双得。

保护生态,超70%的区域几乎无人涉足

周末,走进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满眼是起伏的山峦和青翠的绿色,空气立即变得清新起来,城市的喧嚣也消失在身后。游客们漫步其中,休憩娱乐,自由自在。

作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港、深、莞、广等核心城市都在其1小时经济圈内,这里拥有城区内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是“世界工厂”中难得的一片生态绿洲。

“受南亚热带海洋气候影响,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于高温多雨地区,非常适宜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山上郁郁葱葱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雾缭绕,溪流纵横。”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告诉记者,建园之初,他们就对18平方公里的生态资源进行了区域规划,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生态核心区,几乎不受人为干扰,仍是一片净土,保有最原始的面貌。从生态科研、自然教育等角度来看,这片森林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

“公园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进行林相改造,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粘木、白桂木、苏铁蕨、土蚕霜、金线莲等特色植物和中华小鲵、穿山甲、野猪群等野生动物。”陈景玉介绍说,目前,观音山70%以上的区域几乎无人涉足,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地貌和植被。

据专家考证,公园内现有1000多种植物,有兽类、飞鸟类、甲壳类、昆虫类等300多种动物。

特色研学,打造青少年的自然课堂

守着绿水青山如何发展经济,是全国自然保护地面临的共性难题。公园给出的答案是:让自然之美和文化之美交相辉映,深度呈现两者融合带来的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

“我们每年都举办各种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通过森林徒步、森林露营、丛林登高等形式,吸引游客走进生态自然,体验休闲自然生活。”陈景玉说,公园还努力打造鲜明特色的亲子研学旅游品牌,积极开发“旅游+文化”模式和旅行线路,为学生团体呈上完美的旅游学习体验、激发青少年爱护自然情怀的最生动教材,并有效进行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

不仅如此,公园内景色秀美,森林广袤,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具有独特的森林康养优势。目前,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量已达100多万人次,成为全国诸多国家森林公园争相取经的典范。

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中国森林公园以及森林旅游、生态保护的运作提供了很好范例,也是东莞这座“世界工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承载着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的修复功能,符合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