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文转自:文汇报
■本报记者 周辰 8月4日上午11时08分,上海首颗科普教育卫星“闵行少年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CZ-4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进入太空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太阳能帆板正常展开,姿态稳定,遥测遥控及各项功能正常,发射圆满成功。 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来自闵行区数所中小学的学生们在控制室亲眼见证了卫星发射全过程。这颗承载着孩子们航天梦的卫星,凝聚了闵行区青少年和航天专家的集体智慧,由闵行区教育局、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基于科普教育和科学试验联合研制。卫星的发射,意味着本市青少年有机会在航天专业科研人员带领下,与太空“对话”,用专业设备给温室气体“拍照”,开展面向未来的天地一体化应用场景创新尝试。 在征集太空天籁之声、太空创意画、卫星名称、卫星LOGO和载荷方案等活动中,孩子们将他们对太空的想象或诉诸笔端、或倾注思考。比如“探地”部分包括了来自星河湾学校吕文渊同学的《基于微纳卫星系统的温室气体监测》和闵行中学戴昕妍同学的《通过卫星观察大气层二氧化碳的变化分析温室效应的程度》的研究,也决定了卫星载荷设计的方向。搭载了温室气体监测载荷的卫星,可实现对全球重点目标的碳源、碳汇实时定量监测。“这个过程就像卫星在外太空给温室气体‘拍照’。”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吕旺解释。 从提需求、定方案、详细设计、专家评审、组装测试,到成功发射、在轨测试、投入使用,每一步都要严肃认真对待。曾参与设计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吕旺,带领孩子们全程参与“造星”。据悉,“闵行少年星”在轨运行后,闵行区青少年学生将通过其从太空传输下来的数据,系统性开展测控模拟、测控演练、卫星应用等一系列航天科普活动。此外,“闵行少年星”计划将继续推进,扩大成果影响力;多方联动协作,打造“航天闵行”科普教育格局;紧密结合德育“第一课堂”,让航天梦想成为青少年学生进步、成长和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