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少儿图书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少书店的“童书角”已成了“热门区”。然而,虽然童书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但翻开有些书的内页,也能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确是经典,但显得滞后于时代;有的虽是“新曲”,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对读者而言,虽然可选择的范围更广,但有时候想挑几本内容亮眼、孩子爱读的高质量童书仍会犯愁。
上架童书千千万,选本好书仍犯难
近年来,不少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花心思、斥重金选购儿童读物。然而,虽然“上架”的少儿书籍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家长却“吐槽”称买本好书并不容易。
一家大型连锁书店内,少儿书籍品种繁多。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老生常谈”多,原创新作少。近日记者探访一家大型连锁书店看到,不少童书外观设计精致,内容却大同小异。记者随机在店内选取十本童话故事集统计发现,灰姑娘在10本书内出现7次,睡美人、白雪公主分别出现6次,三只小猪、青蛙王子、金斧头银斧头、拇指姑娘等故事出现3次以上,“查重率”较高。
“我们也会到一些大型图书博览会现场采购童书,然而这项工作并非易事。去年我们在一场博览会现场待了两三天专门采购少儿新书,但收获寥寥。”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采访编目部主任张凌云说,确实感到原创优质少儿读物不足,离满足孩子的高质量阅读需求还有差距。
——单价增长快,品质提升慢。行业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少年儿童读物平均单册定价达37.05元。虽然价格趋涨,一些童书质量却没提高——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的图书“质量管理2021”专项工作共组织抽查了300种图书,经审核认定其中62种图书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不少为2020年以来出版的少儿图书。
除编校差错外,也有少部分“问题童书”仍在销售。记者在某图书销售网站上看到,一本恐怖神话小说多次出现在“童书”搜索分类下,明显不适合儿童阅读;在一家书店8-12岁儿童的阅读推荐区,一些“封建糟粕”片段仍保留在书中。
——知识含量高,阅读趣味低。多位家长表示,一些少儿科普书籍虽然知识丰富,但缺乏故事性、趣味性,“有时自己看了都犯困。”“孩子对故事类的书籍还能读下去,但家里买的科普书基本上都在‘吃灰’,孩子总是看几页就放下,有些甚至翻都不翻。”北京“宝妈”钱女士说。
“一些少儿科普读物的内容让孩子很难有兴趣阅读。如果知识科普类读物能融入更多生动创新的内容,孩子自主阅读的意愿会更强。”明天出版社社长傅大伟说。
出版水平良莠不齐,价格乱象影响市场
——出版门槛较低,水平良莠不齐。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童书出版门槛不高,一些出版机构急功近利、重量而非求质。傅大伟表示,教辅读物、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需要认定资质、配备专业编辑等,但目前童书出版在这方面还有欠缺。
——“价格乱象”,影响原创动力。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童书市场价格乱象愈演愈烈、“劣币驱逐良币”也是导致童书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一些出版机构采取高定价、低折扣的方式销售童书。类似的价格竞争造成出版社沉下心来精打细磨原创产品的时间精力、金钱付出不足,大家都沉迷于‘流量神话’,希望打造‘快消品’。”傅大伟说。
——人员配置不足,队伍力量有限。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童书领域的作者、编辑力量和渠道资源仍存在欠缺,少年儿童与家长们对童书的重视度、需求量与国内现有的童书创作编辑队伍规模难以匹配。“除大家熟知的儿童文学作家外,近年来也有一些新的创作者脱颖而出,但是总体而言数量仍然偏少,培育打造高质量的童书原创队伍还需要一定时间。”张凌云说。
别让童书成“快餐”
专家建议,进一步激发儿童文学原创热情、提升童书质量,推动童书与时代“共鸣”,让更多孩子从小爱上阅读。
一名儿童在书店童书区浏览。(新华社记者刘惟真摄)
张凌云、傅大伟等建议,在持续关注童书编校质量的同时,可对专业童书出版社、儿童文学原创作家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相关机构人员创作。“希望在之后可以通过举行线下见面会、作家签售会等方式加强作者与读者的沟通交流,在激发儿童青少年阅读优质原创童书的热情以及自主选书积极性的同时,为儿童文学作家创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环境。”傅大伟说。
多位专家建议,加强对童书出版的预先“把关”,请心理学、教育学、出版学等相关领域专家给予指导。熊丙奇建议,建立儿童图书伦理审查委员会,对童书内容进行伦理把关,防止粗制滥造的童书伤害儿童。
社会、家庭的力量也不可或缺。“可以考虑建立童书出版基金会,同时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童书、开展亲子阅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熊丙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