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壶喷一喷就点燃了蜡烛;把不同的物品放入液氮,物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尿不湿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天(3月10日),南京市中山小学邀请了英国籍化学专家、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博士,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实验课——《什么是化学反应?》。在这堂“魔法课堂”上,戴伟和孩子们一起用实验探秘神奇的化学世界。

“拿一个无色透明的液体,倒进一个杯子,变成什么颜色了?再看第二个杯子,又变成什么颜色了?”戴伟像是一个“魔术师”,在他的手中,晃一晃玻璃瓶,就能见证“彩虹”水的诞生,继续又倒入一杯无色液体后,所有化学彩虹又回归无色。

这一过程让孩子们充满好奇。原来,这是酸碱指示剂在不同酸碱度的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随后,戴伟利用液氮的冷冻、低温效应和重铬酸铵分解的火山喷发模拟实验,让大家明白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区别。当看到从液态氮中取出的娇艳玫瑰花伴着噼噼啪啪的声音被捏碎时,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化学的魅力。

“真的是太神奇了!平常我们看到的彩虹只能持续很短时间,戴老师带来的实验能让我们持续地看到杯子里的彩虹,这让我对化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南京市中山小学学生夏道嵘说。

“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实验的时候,不能光喊‘哇’,这不是魔法而是科学,要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一定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是不是正确……”戴伟教授启发孩子们要善于思考,并且用科学的方法来寻求真相。

戴伟1984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25年前来中国任教,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通过直播化学科普实验,“吸粉”超过200万,并以化学科普专家的身份走红网络。在戴伟看来,用手里的瓶瓶罐罐给孩子们变“魔术”,是自己最享受的事情。

“因为跟小朋友们不能详细地讲化学原理,但是让他们觉得化学真有意思,所以利用魔术般的化学反应吸引他们。好奇心是天生的,让他们把他们的好奇心要面对科学。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以及学会仔细地观察。”戴伟告诉记者。

很多人都问过戴伟,“为什么要留在中国从事科普?”戴伟有自己想法:“我11岁的时候跟今天在场的孩子有一些相似。我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化学,因为我在家里做了很多化学实验,所以我做化学实验有50多年。第二个爱好是来中国,1996年有机会来北京化工大学工作,对我来说这个方向是对的。我跟英国的朋友说,你几年以后来中国看到我,才明白我为什么要去中国。”

2011年起,戴伟和同事在各个学校开设化学实验课,传授各种化学原理。他坦言,科学普及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戴伟说,“希望孩子看到我们的化学实验以后,这个种子会发芽。除了变成化学家以外,所有的同学需要科学思维,不能盲目相信别人,你要说你的证据在哪。第一个希望给喜欢化学的孩子有决心,‘我就跟戴博士一样,我也想变成科学家’。同时,也希望每一个孩子会说,‘妈,你不能这样说,你要找证据,要利用科学的思维过日子’。”

近年来,南京中山小学深入实施科技教育,积极开展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活动。学校涌现出了一批“科技小人才”,先后有48名学生获得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

南京市中山小学校长庄永洲说,为孩子们搭建科学的平台,希望大家追星就追科学家,从小立志当科学家。“我们希望科学家、院士走进校园,给孩子们童年种下科学的梦想。我们说教育是种梦的事业,学校是养梦的田野,希望将来这些梦的种子都能变成生动活泼的教育现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