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

惊蛰到,春雷响,万物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提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视之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宋)陆游《春晴泛舟》节选

谁负旋乾手,当春起蛰虫。

——(明)孙承宗《幕客云日为惊蛰节然有作》节选

惊蛰节气有三种物候现象:

一候桃始华,

二候仓庚鸣,

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节气阳气欲出,自然界却春寒料峭,阴阳变化比较明显,人体正气易受损伤。今天送上惊蛰调养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夜卧早行,以便生志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指春季万物复苏,我们可适当晚睡(不超过晚上11点)早起(不早于早上6点),在室外缓缓散步,可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睡前可稍微活动身体,并洗脸、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有利于身体的舒展和放松,推动血气运行,安神宁心,消除疲劳,帮助睡眠。

顺肝之性,助益脾气

惊蛰节气应遵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养生原则,中医认为“酸入肝”,而肝气过旺易伤脾,故要少食酸,适当多吃些味甘的食物以健脾,从而令五脏和平,如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此节气天气虽有所转暖,但余寒未清,饮食上也可多食性温之物,如韭菜、洋葱、香菜等,不仅可以祛风散寒,还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

乍暖乍寒,衣物增减

天气虽有回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警惕出现“倒春寒”现象。惊蛰时切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老年人,应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畅达情志,适当锻炼

此时节人体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容易发生肝火偏盛。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情绪,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肝气条达、气血通畅,切忌妄动肝火。可进行散步、养花、听音乐、放风筝、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调畅气机,强身健体。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人体正气强盛,邪气才不易侵入机体,从而预防疾病发生。因此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惊蛰时节需注意防范以下疾病:

1、牙痛、头痛、肋间神经痛:惊蛰天气干燥多风, 风性好动,因此易致各种神经痛。需注意少吃动风上火之品,多吃青菜、水果。

2、痄腮:痄腮又叫病毒性腮腺炎,其易并发睾丸炎。

3、带状疱疹:春天易传染病毒性疱疹。

4、流感:小儿患流感易并发肺炎,若出现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要立即就医。

5、风痹:早春多风,天气乍暖还寒,受风后易发生游走性关节肌肉酸痛,可先后发生在肩、腰、颈等关节。

推荐膳食

1

芡实莲子粥

材料:莲子50g,芡实15g,大米300g。

做法:把莲子、芡实、大米洗净,同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熬制,待开锅后改用小火熬制。注意煮粥时水要多放一些,不要使粥过稠。

功效:健脾和胃,养心安神。

2

龙井虾仁

材料:活大河虾300g ,龙井新茶1.5g ,鸡蛋清1个,黄酒15g,精盐3g,味精3g,湿淀粉35g,生油 70g 。

做法: 将虾洗净,沥干水分,放入碗中加精盐、味精和鸡蛋清,用筷子搅拌至有黏性时,放入淀粉拌匀上浆。另取茶杯一只,放进龙井茶叶,用开水泡开,不必加盖,3分钟后,将泡后的茶叶和茶汁留着待用。起油锅,油温5成热下虾仁滑油,盛起待用。锅里留底油下姜葱爆香,将姜葱取出,下虾仁快速煸炒,加入茶叶及茶汁炒匀即可。

功效: 软化血管,补钙抗氧化。

3

桑椹桂圆饮

材料: 鲜桑椹60g,桂圆肉30g。

做法: 将材料洗净,加水适量,炖烂。

功效: 滋阴补血,安神助眠。

4

冰糖雪梨

材料:雪梨、冰糖、陈皮、川贝等。

做法: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去蒂、切瓣,川贝和陈皮浸泡去其苦味,锅中倒入适量水烧开,将陈皮、川贝、冰糖和雪梨一同放入,中火煮沸,转小火煮四十分钟即可。

功效:清利咽喉、去火润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