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为了展现城市化进程中的科学魅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播撒科学种子 共享科普阳光”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以“创意、创作、创新”三创为公益科普的核心,为南京市政改造打造了多种创意科普作品,包括公益科普视频2条,人物专访2篇,赛博风格图片摄影15张,宫格科普漫画13张。

团队借用了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十二时辰”概念,以白天与黑夜的交替为时间线索,通过纪实影像、延时摄影、航拍等手段,展现南京市政工作的完整流程。短片将施工现场画面按全天的十二时辰依次展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刻画出项目的点滴,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提升了科普视频的趣味性与故事性。

除了文字、视频等传统的公益科普形式,实践团成员通过结合手绘漫画,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晦涩难懂的科学知识。通过科普漫画展现了桥梁拆除、运输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流程,打开了公益科普的新思路,开拓了公益科普的新渠道,提升了公益科普的传播力。

手绘科普漫画《什么是“模块车”》,将现实中陌生的庞然大物搬到了轻巧的画面中,以图为主,图文结合,巧妙的色彩设计SPMT模块车技术尽数展现。手绘图册捕捉了施工现场台前幕后的精彩画面,工程师指挥、工人作业、模块车运输等工程环节以漫画形式生动呈现。

视频与漫画,一动一静,不仅加深了受众对市政施工现场和关键技术的印象,更突破了受众对于科普的疏离感,这考验着实践团的创新能力,磨砺着成员们的实践水平,拓展了公益科普的多样赛道,增加了公益科普的温度感。

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中,实践团成员通过图片、文字、漫画、视频四种形式完成的公益科普创作,不仅帮助市民了解了南京市政工程的必要性,加深了市民对于项目技术采用的特点与优势的印象,更贯彻了“播撒科学种子 共享科普阳光”的实践主旨,凝聚了社会共识,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公益科普贡献了南航新闻与传播学子的青春力量。

通讯员 易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兰倩怡

校对 盛媛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