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活动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科技馆作为博物馆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重要桥梁纽带,通过互动探究式的展览展品和参与体验式的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和传播人类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同时,也持续引导公众积极迎接并应对来自未来的挑战。

这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中国科技馆特别策划推出“博物馆的力量”特别活动,聚焦“守护地球正当时”主题,邀请大家一起观中科馆展品、听科学家故事、思考能源环境问题,共做地球家园的守护者!

地球是偌大星河里无数星球中的一颗。其以独特的环境条件,成为目前已知的唯一可以孕育生命的天体。适宜的大气层、丰沛的水资源等等,都与人类以及所有生命体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唯一、共生、守护”也就成为我们呵护地球家园的共同理念和责任担当。

认识和探索水的旅行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哺育生命。水循环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在中国科技馆四层“守护地球家园”展厅,有一件叫做“水的旅行”的展品。它通过小球运动模拟“水流”的方向和状态,展示水循环对地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利用水循环的不同过程;水循环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水污染也会对环境、水循环造成不良影响。

(中国科技馆“水的旅行”展品图)

为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我国有着成千上万的科技工作者在坚守和付出,其中就包括我国水文地质学家、地下水动力学家薛禹群。他长期从事地下水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我国水资源评价、水位预报、地下水污染预测提供了先进方法和手段,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三维海水监测网,系统地揭示了我国海水入侵的特点、成因和规律;建立了一系列水量、水质模型,并提出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算法。他常常告诫学生:“要做学问,先要做人,做一个老老实实的人,做一个立志报国的人。”这是他一生求实求真、刻苦钻研的真实写照。

(薛禹群院士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察和了解地球的变化

大气层呵护着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问题更加凸显。在中国科技馆四层“守护地球家园”展厅,有一件机械与多媒体互动结合的展品,为您呈现人类不同活动对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它就是“地球发烧了”展品。观众可以通过操作手柄来控制工业排放、森林砍伐、尾气排放、畜牧养殖、火力发电等强度,观察多媒体呈现出的环境变化,直观了解地球为什么会“发烧”、如何帮地球“退烧”,思考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中国科技馆“地球发烧了”展品图)

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家们也开始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曾庆存院士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曾庆存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为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领域——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贡献,同时他密切结合国家需要,为解决军用和民用相关气象业务的重大关键问题做出了卓著功绩。“跌倒了怕什么,爬起来,再前进!”曾庆存朴实的话语,浸透了他在科学征途上的坚韧不拔与勇往直前。

(曾庆存院士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思考和探寻新能源的发电方式

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势在必行,清洁能源成为能源发展方向。观众可以通过中国科技馆四层“同构能源格局”展厅的“发电乐园”展品,操作五种不同种类的发电模型,了解不同能源的发电过程,观察对比不同传输灯带的点亮速度和高度的变化,了解不同能源的发电效率尤其是水力发电模型的差异原因。

(中国科技馆“发电乐园”展品图)

在寻找低成本清洁能源,推动绿色低碳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离不开一代代科学家的共同努力。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就是其中之一,他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和教育事业奉献70多年,在水利水电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参加三门峡工程、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等的设计和咨询工作,在帮助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张光斗说“我受之于国家和人民的多,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少,深感惭愧和不安。”他用热血和信仰书写了生命的璀璨华章。

(张光斗院士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生活中,我们聆听它的声音,触摸它的纹理;在科技馆,我们探索它的奥妙,关注它的变化,聆听科学家在守护它的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并深入思考如何与它和谐共处。当然,我们也会在科技馆力量的引领下,积极投入到蓝天、碧水、净土、生态保护的行动中,呵护我们唯一的地球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