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绞尽脑汁也解决不了问题,结果在散步或洗碗时突然想到了办法。心理学家把这种豁然开朗的时刻称为“灵机一动(insight)”。灵机一动不仅出现在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刻,还发生在我们突然听懂一个笑话、想起填字游戏线索或者恍然大悟时。尽管科学家们已经识别出多种标志着灵机一动发生的大脑活动模式,但是灵机一动它究竟是有意识思考过程中产出的硕果,还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形式,目前仍存在争议。
比利时心理学家开展了一项具有独创性的新研究,他们认为灵机一动涉及一种无意识机制。与按部就班的分析式推理不同,即使当人们在动用大量脑力处理其他事情时,这种直觉式的思考过程也可以被随时唤起。而该研究为这种观点提供了额外的证据。
“即使你的大脑因手机之类的各种东西而过载,灵机一动也能屏蔽一切干扰、保持运转。”Hans Stuyck说道。他是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和鲁汶大学(KU Leuven)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也是该研究的负责人。
在这项研究调查中,心理学家设计了70个字谜游戏,本科生可以通过灵机一动或分析式推理的方法来解答这些字谜游戏。每个字谜包含了三个荷兰单词,他们需要找出能够与这三个单词搭配的另一个单词。(用中文来举例子,电脑上会出现“人”、“事”、“蛋”三个字,你需要想出一个字,它能够同时与这三个字组词,这个例子中,“坏”字就是其中一个答案。)
图片来源:pixabay总共有105名本科生参加了这项研究,大部分都是女生。她们最多有25秒来解答一个字谜。他们输入完一个答案后,研究者会询问他们在做该题时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即突然想出正确答案,就像在黑暗的房间中灯突然亮了;还是说在做该题时是通过按部就班的推理(如想到一系列词,然后一个一个代进去慢慢试)做出来的,这种感觉好似用调光开关慢慢变亮。
调查对象共分为三组,第一组只需要解答字谜,第二组则答出字谜后还需要回忆在字谜出现之前屏幕上一闪而过的两个数字,第三组与第二组基本相同,只不过需要回忆的数字多了两个。
让调查对象回忆这些随机数字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与字谜)不相关的任务来加大他们意识的负荷,这会干扰他们有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Stuyck说:“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认知资源有意识地处理任何事情,但它是有限的。那么顿悟式思考的表现是否也会受认知资源分配的影响呢?”这种安排试图探究有灵机一动的思考是否会因为认知资源分配的减少而受影响。
结果是,当调查对象使用分析式思维来解答字谜,比如尝试将想到的字一一与屏幕上三个字组词时,不需要回忆数字的组表现结果最好,他们每人平均解答了16个字谜,而需要回忆两个数字的小组表现次之,平均解答了12个,需要回忆四个数字的小组表现最差,只有8个。
然而依靠灵机一动来解答字谜,不仅提高了正确率,而且从结果来看,数字回忆任务并没有干扰他们的解答效率。这三组调查对象平均答对17到19个字谜。“不论记忆任务有无或多少,他们解答的字谜数量都相差无几,这才是最有趣的。”Stuyck说道。
图片来源:pixabay大脑中有许多活动是无意识的,由此我们得以轻松开车上班,无需想着开车的每个细节;有时也无法意识到影响我们决策的偏见或倾向。然而,对于意识水平以下能否发生实际的推理这一问题,认知心理学家尚无一致观点,众说纷纭。
他认为在灵机一动过程中,意识和无意识过程之间存在信息交换。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当人们在解答“夜、暗、豆”这组字谜时,会在无意识层面激活很多相关的词,但只有关联最强即最熟悉的搭配会进入意识层面。如果答案碰巧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字,人们就会有一种卡壳的感觉,但在不知不觉中,大脑正将这个答案慢慢引导出来,从而被人们意识到。(顺便提一下上面的答案是“黑”,小伙伴们想到了吗?)
美国西北大学认知神经学家Mark Beeman说:“探求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法就像要在黑夜中找到一颗光亮黯淡的星,你得从思维的角落中把它找出来。”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在灵机一动上颇有建树。
Beeman说:“人们不断琢磨一个问题却想不出答案,将之抛诸脑后,而灵机一动往往在这种情况下产生。有意识地思考会为灵机一动打下基础,一旦时机成熟,即使是漫步、打盹或随便做一些其他事都能带给人一些创造性的突破,而这种过程后往往会伴随着一种满意和踏实的感受。”
Stuyck说:“需要回忆两个或四个数字的组在推理速度上有所下降,但他们利用灵机一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回忆一些之前就有的模糊记忆并不需要耗费大量脑力。”
Beeman同意Stuyck的说法,但也告诫大家,不要直接将该结论应用到真实世界中。数字回忆任务对于调查对象来说可能过于简单,以至于成了有助于他们进入解题状态的热身。他质疑当实验要求人们耗费大量脑力时,结果是否还能成立。“我当然不建议那些想要在工作时更有创造性的人先去负担更多的工作。”他说道。
Stuyck团队准备进行另一个探索灵机一动的实验,他们也将继续使用字谜来作为实验内容。研究者们将在这次实验中通过暂时抑制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的活动来创造“虚拟病变”——前额叶主要负责有意识地整理信息。他们将在实验中使用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这种方法无害无创,利用磁场来调控脑细胞活动。由该技术引发的暂时性障碍主要用于干扰人们通过推理来解答字谜的能力,而这种障碍是否会影响人们通过灵机一动来解答字谜的能力,正是他们要研究的科学问题。
撰文:Emily Laber-Warren,纽约州立大学克雷格·纽马克新闻研究生院健康与科学报道项目负责人。
翻译:孙正杰
审校:安君
引进来源:科学美国人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