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雉雄鸟 赵纳勋摄

血雉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祁连山脉和秦岭地区。从云南老君山的林区一直到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冰川区域都有它们的身影。在国外见于尼泊尔、不丹等地。

血雉通体以蓝灰色为基调,胸口和翅膀上方的羽毛呈嫩绿色,头顶有一撮羽冠,紧张时就会竖立起来。血雉拥有一身柳叶形羽毛,长而下垂,羽毛上有白色羽干纹,就像老渔翁身披一件长长的蓑衣。血雉虽通体颜色较暗,但其有着引人注目的红脸、红脚、红尾巴,这也是其得名血雉的原因。

我国境内的血雉有多个亚种,各地根据它的生活习性不同,取了很多有当地特色的俗名。

青藏高原的藏民喜欢其红色的脚,管它叫“红脚鸡”;在四川,因其羽毛形似柳叶,就称为“柳鸡”;在云南丽江与大理等地,因其主要栖于松林和云杉林,喜爱吃松叶和种子,又称为“松鸡子”;还有一些人因它独特的红色标志直接称呼它为“血鸡”。


【资料图】

血雉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一般在海拔2000—4900米高寒山区的高山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杜鹃灌丛中生活。血雉的行踪极为隐蔽,数量又稀少,平日里想要一见它们靓丽的身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血雉白天主要在林下地上,晚上到树上栖息。通常天一亮即开始觅食,一直到黄昏。血雉轻易是不会飞翔的,只有在黄昏后它们才会飞到一些比较低的树枝上休息。

血雉雌鸟和幼鸟 向定乾摄

血雉也有季节性垂直迁移的习性,夏秋季,它们选择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相对安全一些,因为它们不善飞,多在地面活动,天敌甚多。冬季,它们会迁移至较低海拔越冬,但绝不会下山。

每年3月底至4月初,是血雉分群配对的时节,它们是社会型单配制,配偶关系可维持整个繁殖季节。交配季节的雄鸟可以说是“模范丈夫”,虽不善斗争,但为了保护雌鸟和雏鸟,雄性血雉会故意飞起吸引天敌注意,从而让“妻小”离开。

血雉生下来就是倔脾气,它的性格不是一般的刚烈。如果被人捉住,它会不吃不喝,甚至绝食而亡。一些动物园中虽能驯养血雉,但失去自由的它们却拒绝繁殖后代,使其无法持续驯养。

血雉从不挑食,日常吃的食物以植物为主,地面上可见的各类植物的嫩芽、嫩叶乃至花朵、浆果、种子以及地衣等都是它的盘中美味。它食谱上的种类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夏秋季主要食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浆果、种子以及苔藓、地衣等;冬春季则以各种树木的嫩叶、芽苞、花序等为食。遇上食物匮乏的时候,血雉也会用脚爪刨土,抓一些昆虫改善伙食。实在是食物短缺,哪怕是蜘蛛、蜈蚣这样的小型无脊椎类动物,血雉也是一样会吃的。

它们大多把巢筑于人迹罕至的灌木丛中或者腐烂的倒木旁,巢建得很隐蔽,一般的捕猎者很难发现。(周军)

文章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