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市,有一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游览景点——泰坦尼克号博物馆(Titanic)。每年它都吸引了不少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影迷前往参观。这座博物馆在该市哈兰德·沃尔夫造船厂旧址建造,泰坦尼克当年就是在此被设计、建造并下水的。2012年3月31日,时值泰坦尼克号沉没一个世纪之际,该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它以为观众创造“沉浸式体验”为目标,用从外到内的用心设计,让观众在这里流连忘返。

观众还没进馆就会看到融入了海洋与轮船元素的建筑外观(图1)。四片突出的外立面由3,000块立体阳极电镀铝板构成,看上去就像一艘正在广袤海洋上乘风破浪的轮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1 泰坦尼克号博物馆外观

该馆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相当于十层楼高。其内共有六层、九个展厅,展示主题包括与泰坦尼克号的外观、音效、气味相关的故事、当地城市和居民、首次登船的乘客和发现它的科学家们等,参观完就好像看完了一部关于泰坦尼克号客轮的记录片。

观众首先在贝尔法斯特造船业展览中进行沉浸式体验。馆方运用了新型展示及互动技术,其中包括风格各异的多块蓝色屏幕、大面积墙面展示和地面投影展示、影像和感官工具及互动板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D体验装置(3D Cave,图2),人们乘坐类似主题公园的游乐舱,在大船舱的场景中穿行,身临其境地了解贝尔法斯特的造船业历史及其曾经的辉煌。

图2 3D体验装置(3D cave)

展览讲述了泰坦尼克号从诞生到沉没的完整故事,也通过场景复刻和声、光、音效的配合,让观众以第一视角重温历史。这里有多媒体大屏呈现的泰坦尼克号繁华内景,还有1:1复制的豪华一等舱(图3)、温馨二等舱和紧凑三等舱。昏暗的灯光下,观众可用导览机收听这艘巨轮发出的求救信号,同时阅读展板上以对话形式展现的求救过程。人们边听边读,仿佛自己当时就在现场,感受它最后的绝望。

图3 泰塔尼克号一等舱复刻

除展览布展外,本馆为提升学校师生的参观体验,在官网提供了参观前、中、后的学习资源,并制作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参观内容,教师可打印给学生使用。

参观前的学习资源包括访前指导意见表、参观风险因素表、关键阶段2(7-11岁)学生和关键阶段3(11-14岁)学生的访前学习单。其中访前指导意见表对教师十分有用,包括师生参观人数比例建议、安全监护建议、参观与票务须知、特殊展品参观须知、午餐与文创商店须知等,涵盖了教师带学生参观过程中会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参观中的学习资源包括三个方面:表格类、科学实验类和科技活动类。表格类资源以制图员角色体验表、参观中所见所想表及趣味游戏表,以增进学生对博物馆的兴趣和理解。比如制图员角色体验表就展现了当年造船制图员的真实照片和真实设计图,可让学生仔细学习和研究,再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绘制一张船舶设计图。科学实验类和科技活动类资源可在馆中体验,或在学校及家中按照指南操作,包括船与硬币沉没实验、制作水母活动等。实验和活动都有操作指南和原理解释。

参观后资源包括“我学到了什么”、KWL(Know、Want、Learned)表、关键阶段2和关键阶段3学生的访后学习单。其中,两个阶段的访后学习单设计目标截然不同。关键阶段2的设计仅需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收获,包括建筑外观、最喜欢的展览等。但是关键阶段3的访后学习单就复杂多了,包括小组讨论、研讨关键问题、提出想法、意见交换等。

泰坦尼克号博物馆呈现了著名历史事件全过程,让电影走进现实,立体化地展示了强大的贝尔法斯特轮船业,并配套多元化的学习资源设计,为公众提供了一场沉浸之旅。博物馆真实地感染着每一位参观者,既铭记历史,也带来震撼。

作者:辛尤隆 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讲师

本文图1来自该馆官网,图2、图3由作者拍摄

推荐内容